2016年11月初,我去了一次北京。

要不是确有事情赴京,估计我这辈子都不会主动选择去首都呆一个礼拜的。

对我而言,国内值得一去的地方很多,风景秀美的川藏、新疆、内蒙古等地方一直是我向往之处,包括前段时间在社交网络上被黑出翔的西安,其实我也去过好几次了,感觉还不错,但对于首都北京,历来不是我愿望清单中的一条。至于原因嘛,北京既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是指北京的本土美食),更没有什么好看的(故宫长城之类的完全无感),最重要的是,它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我讨厌政治,噢,对了,我也讨厌雾霾。政治和雾霾一样,让人难受。

在首都机场下机后,立马感受到浓重的雾霾天气,尽管我的家乡重庆也以雾出名,但更多的时候重庆是水雾,而北京则是霾。糟糕的天气下,城市中的人们来去匆匆,面无表情,这真是一座不值得长期居住的城市啊。

来到帝都,当然要参观著名的三里屯优衣库

得益于平坦的地形和早期合理的规划,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还是值得称道的。

在首都机场很方便的乘坐机场专线地铁,然后换乘至目的地,印象深刻的是2号线西直门换乘站要走很长的距离才能到达3号线的站台,当然这与后来有一次换乘5号线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啦。

在北京期间,绝大多数出行都是通过地铁和公交(为此我还专门办了一张预付费储值卡),租过2次共享单车,坐过1次滴滴,应该说还是很方便。坐滴滴那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司机对路不熟,但他又不说,我手机打着导航,走到一个岔路口需要右拐时,司机直行了。本来我想提醒他的,但一是时机已错过,而是我以为司机本地人会熟悉路,结果我错了,司机绕行了很大一圈才回到正道上——或许只是为了多收钱吧。

位于西单的宇宙行——中国工商银行

宇宙的中心——五道口

使用共享单车的体验还不错。开始是在北京大学入口处,因为北大确实很大,步行的话估计很不科学,刚好看到门口有位女同学在停靠自行车,我就问哪里可以租车?同学说,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于是我仔细看了下,果然,ofo小黄车上面都有二维码,扫一下,按照提示充值押金即可。骑着自行车逛了北大的一塔湖图(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运气特别好的是,那天天气晴朗,之前的雾霾一扫而光,骑着自行车的感觉非常好。北京大学确实是一个环境优美、适宜研学的净土,为此我还专门在校内纪念品店买了一个纪念手袋。之后去了清华园,一开始到的好像是清华西门,专供游客参观的入口,但是要下午2点才开放,好多人在外面等,还有当地人吆喝给钱就可以带进学校。我没有继续等,也没给钱,就在校门口扫码骑了一辆摩拜单车往前走。走了几分钟就到了清华的南门,门口处有个提示牌:游客参观请从西门进入。也就是说南门是不允许游客入内的,就在那时,有位同学骑着自行车直接从人行道进去,保安也没阻拦,我心生一计,也骑着自行车镇定地顺利进入,哈哈。第一次冒充清华学子成功!

北京大学还是很美的

北京大学是我高中时期最向往的学校

特意参观三里屯的使馆区,可惜没找到美领馆

在北京期间,有几次就餐的体验值得记录一下。

一是西单大悦城的港丽餐厅。里面的广式烧鹅和蛋糕很好吃,虾子也做得不错,菜品都很精致。毛血旺味道不行,怎么说呢,在粤菜的地牌儿,就不要点川菜了吧。

二是很久以前有家烤串店。这家店已经快折腾死我了。在北京的第一天,一位认识多年但见面还是第一次的朋友送了我一张“很久以前有家烤串店”的羊肉串半打券,我就决定一定要去这家店撸一发。第二天下午,约了朋友,准备在很久以前的学清路店(五道口附近)撸串,我5点左右上了地铁,打很久以前的400电话准备订位置,这家店奇葩之处在于:电话上并不直接告诉你某家分店有无位置,而是挂机后短信告诉你预定结果。结果是,多次预定多次修改时间仍告诉我座位已满。待我穿越大半个帝都到达目的地,还是没预定到,基本上算毁了我的饭局。到达五道口后,我不得不通知朋友临时改聚餐地点。第三天,我吸取教训,在下午3点就开始预定位置,结果接线员告诉我,要4点钟才开始接受预定。4点钟打电话,结果是重复前一天的流程:挂机后短信告诉你没位置了!

很久以前有家烤串店·烤生蚝

很久以前有家烤串店·招牌烤羊肉串

肥肉合适,味道鲜香

这家叫做“很久以前有家烤串店”的烤串店,光是店名字就很牛逼,没想到生意如此火爆,难道帝都在烤串界就没有竞争对手了吗?我偏不信邪,坐了地铁直接来到很久以前的马家堡分店,出站后,手机导航走了半个小时终于找到那家店,门口迎宾的小妹甜甜地说:欢迎光临很久以前,请问几位?我纳闷了:还有位置吗?小妹说:有啊。我又问:那为什么打预定电话怎么也订不到?

小妹的话让我终身难忘:噢,那个啊,我们的预订系统坏了。

当时我就昏过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家烤串店确实很有特色,我和朋友2个人,总共吃了300多块钱的串,光是羊肉串就吃了有36串,其他的还有烤茄子金针菇什么的味道一般就不推荐了。

三是壹人烧。这个店名也很奇葩,是一家日式风格的烤肉店,是不经意刷知乎看到的,感觉还不错,就坐地铁过去了。当天很冷,走进店里,装修氛围什么的很温馨,照着知乎上的推荐,点了厚切牛舌、牛小肋、忘了名字的大虾刺身、口蘑,另外点了份米饭,坚持自己烤。烤炉很精致,火候正好,但我高估了自己的烹饪技术,牛舌和牛小肋都没烤的满意,不过味道还不错啦。

下面上几张壹人烧的照片:

壹人烧的炉子很有特色

壹人烧的牛小肋

壹人烧的厚切牛舌

壹人烧  享受自助烧烤乐趣

壹人烧 鲜虾的味道很甜美

这是在潘家园附近吃的新疆菜,店名:巴依老爷

这是在潘家园附近吃的新疆菜,店名:巴依老爷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网之类的网站查询具体位置,我就不细说了哈。

 

 

 

写下这个题目,有点佩服自己,因为我是个比较懒的人,常常有始无终,2月份的时候写了篇《成都游记(一)》,说了要写(二)的,结果直到今天才动笔。

按照事先的打算,这一篇主要讲感想和收获之类。

总的来说,这次的成都之行不甚满意,早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就想去成都,那时秋暖花开,天气甚好,加上“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这句至理名言的诱惑,以及成都妹子的吸引,我决定一定要去成都!但是等到寒假的时候才有了充分的出行时间,如你所知,这个冬天,南方比北方冷,对成都的满腔热情在下火车后被冷风冻住……

深夜10点左右,站在成都的巨大火车站外,昏黄的灯光潜藏在黑夜里。看着广场上喘着白气叫卖食物的小贩以及周围陌生的人群,竟然一点也不怕,当时我想的是,重庆四川是一家,语言和风俗如此接近,我怕个鸟!继续阅读

伪医生按当年去上海的事,现在看来虽然没什么牛逼的,但毕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偏偏洒家又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所以,特意找出这篇高二时参加完新概念后写的文章,诸君如有兴趣,不妨看一看。另外,洒家贴出这篇文字绝不是自恋,目的在于引出下一篇文章,一张照片后面的故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新概念”仅仅是我的一个梦,可望而不可及。韩寒、郭敬明、乱世佳人、张悦然、小饭、七月人、刘嘉俊……看着这些从“新概念”中出来的意气风发的少年,我就很羡慕。从初二开始,开始没日没夜的乱写,并往外投稿。同样怀有文学梦的,还有一些,比如小龙,比如小甘,比如轩。在中国目前这种畸形的教育状态下,玩文字似乎是最没有出息的,学校、家长串通好了似地反对,于是,我们举步唯艰。

文人大都不如意,再加上本人天分有限,除了校刊上会登我的文章外,几乎没有杂志采纳我的东西,那些文字都是在孤苦漫长的时间里用我的无限精力熬出来的,它们不幸夭折,胎死腹中。曾经热血澎湃的我们,渐渐消沉,我看见昔日的朋友埋头算方程,写化学式……在文学的梦里大片黑暗包围了我们。

第七届的“新概念”初赛文章写于二零零四年七月,读后感,三千字左右。寄到《萌芽》后未抱任何希望。在学校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几个月,直到某次上网看到我的名字出现在复赛名单上。刹那间,心底本已归于平静又再次不安分起来,乱七八糟的念头,此起彼伏,当夜失眠。那是15号。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