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早上是我最享受的时光,躲在温暖的被窝里,脸上还挂着笑容。在睡梦中,我梦见自己进入司法考试查分网站,输入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成绩出来了:差3分——幸好这只是梦。但这个梦一下子惊醒了我,马上从床上爬起来,没穿衣服,迅速地打开旁边的电脑,一看时间,刚好早上8点整,是今年司法考试查分的开始时间。像梦中一样,我快速打开网站,输入证件号码,验证码错了好几次,好容易对了,屏幕一闪,我费力的看到上面清楚的写着:358分。而通过线是360分。

我想起2009年初那个明媚的春天以及随后到来的夏天之前的温暖天气,我身着鲜艳的骑行服,俯身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永川的平整公路上,商店里的一个又一个大喇叭传出“亏本大甩卖”的声音。出城后,与车友们汇合,青春的影子印在各条乡镇公路上,不同口味和价格的600毫升脉动滴落在我所经过的土地,汗水挥洒在我卡片机里记录过的地方。那是多么美好的时间和回忆啊。

7月份从永川回到重庆,自行车锁在角落积满了灰尘,我正式投入到司法考试的复习之中。住在我哥哥的家里,早上8点起床,晚上12点半睡觉,生活极有规律。中午通常是一个人在家,吃昨天的剩饭或者自己煮鸡蛋面,晚上到楼下买好肉和菜,等哥哥回来做。这样平淡而无聊的时间持续了整个暑假,唯一一次出去玩是为纪念7月17日而骑车。可能很多人可以不分心的复习半年,我难以办到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复习的进度比预想的要慢很多,到8月底的时候,第一遍才匆匆过完,9月份开始新学期的课程,嘈杂的寝室和日常的琐事使进度一再减慢。考试时,前三卷发挥一般,难度在预料之中,而第四卷发下来后顿时感觉“芳心、方寸同时大乱”,复习时忽视主观题的演练导致我第四卷根本无从下笔,等时间已不多时匆匆胡乱写下答案,离结束还剩20分钟时我正在做倒数第三道题,心慌得手不停发抖,最后两道题纯属凑字数写上去一点点。

考过之后就能预料到,这次应该过不了了,就算过,估计也是比合格线多几分吧。没想到的是,差两分。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努力找工作了,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时间再准备一次司法考试。God bless me。

我认为重庆的天气正变得越来越极端,夏天是全国最热的地方之一,而冬天的温度可以低至3度左右。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北方的小朋友冒出来不屑道:才3度就敢叫冷啊!我相信任何一个在冬天的重庆呆过的人都会同意我的观点,虽然温度在零上,但天天阴雨绵绵、寒风肆虐、直刺人骨,民间称之为“湿冷”,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同样寒冷无比。反观北方,出门时可能需要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但至少在室内可以享受到温暖的暖气。

从地理上将全国分为南方和北方,实行北方集中式供暖的做法其实极不科学。南方城市中,南昌、长沙、杭州、合肥、南京、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都有下雪的记录,而且广大的农村很多是在相对高海拔地带(这些地带冬天的温度常在零度以下,且会下雪),这说明,南方的冬天也很冷,也需要暖气。当然,这种呼吁只能是普通人在严寒难耐时发牢骚说出来,位居上层的人物自然无需担心保暖问题,他们可以把空调机调到30度人为制暖。

这样写下去,肯定会不和谐,所以下面说说我从小到大经历的冬天。

小学时有一段时间在乡下念,父母均不在身边,由我爷爷奶奶带。记得有一年冬天,雨夹雪的天气,早上从被窝起来,冷得直哆嗦,穿上厚厚的衣服和长筒鞋,撑着雨伞独自一人去上学。走到山岗上,突然刮起大风,冻得通红的手已握不住伞,一不小心,伞被吹走了,跟着不断翻滚,掉到了山谷里。倍感无助的我当时就哭了起来,边哭边小心翼翼的从梯田的小道走下去,下到山谷里,拿到了伞,死死地握着,此时,全身已被雨水打湿,鼻涕和喷嚏接踵而至。坐在教室里,四肢冰冷无比,四周的同学也都差不多。

初一开始学校就是实行统一寄宿制管理。16个人一间寝室,倒也不觉得太冷。只是冬天的早上吃饭成了问题。因为初中时在老校区,食堂里没有桌椅,学校规定吃饭必须在食堂外面的坝子里。每天下早自习后便冲到食堂,买六个小笼包子,用一次性筷子串起来,拿出去吃。通常吃到第三个的时候,剩下的包子就已经冷得硬帮帮的了,咬开后,里面的油水已凝固,不过还是得吃下去。

高中时条件又改善了很多,由于我们寝室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自由用电。冬天时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烧开水,泡面、洗脸洗脚都是需要热水的。开始我们买的是800瓦的水乌龟,后来发现那玩意太慢了,无法满足寝室八个人的需求。于是,换成了1200瓦的铜管,在我们的折磨下,烧坏了好几根这样的铜管热水器。有一次我到一间杂货店,问老板说:你们这里功率最大的热得快是多少?他说2400瓦,我说好,来一根。借助那根热得快,我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冬天最舒服的事情就是睡懒觉,现在念大学了,睡懒觉的成本几乎为零,再也无人来打扰。但是高中时最奢侈的事情就是早上多睡一会儿。根据我们学校的规定,早上6点钟开始做早操,6点之前是跑步时间。每天早上5点40的时候,班主任就拿着钥匙挨个打开我们男生的寝室门,一声不响的掀开还在床上的同学的被子——我就经常遭遇这种对待。睡得最香最温暖的时候,突然就会感觉一股强大的冷气转进被子里,一下子就会完全清醒。班主任利用这种办法催我们起床,可谓屡试不爽。

前年冬天,我在成都游玩,尽管当时成都在下雪,但旅行的兴奋冲淡了寒冷的感觉。去年冬天,我的朋友彭海钰从西安来重庆玩,寒冷而潮湿的天气逼得我没法带他出去逛街,只好在寝室上网。今年冬天,我面临着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各种琐事也使我不得不暂时忘了恶劣天气。只希望在将来,我们都能有一个温暖的冬天吧。

中联车队三周年庆典

今天是我所在的中联车队成立三周年的重大日子,虽然加入车队才不到一年,而且由于各种原因骑车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个车队巨大的凝聚力以及车友们之间的热情友爱。中联车队三周年庆典

奥体集合点

中联车队三周年庆典

马老师

最近总是阴雨绵绵,今早上起来发现是阴天,而且寒意逼人,7点20到达最近的一个集合点:奥体中心,汇合了几十位车友后开始往鱼洞骑。,一路上又汇合了几支人马,队伍越来越壮大。过了鱼洞长江大桥后,那边路况好得令人发指,全是铺的宽阔的柏油马路,路上汽车极少,可以放心骑行。我们的目的地是云篆山,上山有8公里的路程,上了2公里后到达签到处,同时也是爬坡赛的起点。由于经验不足,本次爬坡赛有一点混乱,后来只得重新选了一段比赛路程。从签到处开始骑行6公里的长上坡,庆幸的是坡度比较缓,远不如南山。一口气骑到合影处,真是到处都是人啊,停个车都不方便。

继续阅读

拥挤不堪的462路公共汽车载着疲惫不堪的下班的人们,衣着职业装的他们眼睛毫无生气,所以从河运校上车到重大A区下车,我一直不跟他们抢座位,想到不久之后我也要加入他们,成为上下班死拼公交车的一族,心里无比难受。

462路公共汽车开过白马凼之后开始加速狂飙,但是,自从英明的政府取缔飞车队的702路后,462顿时寂寞了很多。凭我的经验,解放碑到沙区这条线,目前飚得最厉害的应算402路,特别是晚班发车,所到之处常常飞沙走石、鬼哭狼嚎,我想这肯定是离开小龙坎后对“堵城”沙坪坝的无声控诉。

进入沙区三峡广场后,商业的繁华气势迅速显现出来,两边的明亮的路灯晃得我睁不开眼睛。终于到达重大A区,直奔经管学院,到的时候离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校园宣讲会还有半个钟头,但会场已经人满为患,凭着小个子的优势,我穿过过道,钻到了第一排的前面的地上。有图为证:(图挂了。。)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很年轻,才一岁,它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有50多年的历史。改制后,对人力资源很重视,今年预计要招收近千名应届大学生。农商行对此次校园宣讲会更是高度重视,总行行长谭远胜风尘仆仆从黔江赶回重庆,没吃晚饭就赶赴重大的宣讲会会场,另外还有人力资源部等各部门小头目也来了。首先是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简要的介绍了本年度招聘的一些情况,然后是提问环节。

说到提问环节,可雷死我了,我佩服那些提问的同学的勇气,但对他们的智商和情商表示遗憾。在前面20分钟的提问中,不断的出现诸如这样的雷人问题:“请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于管理类吗?” “我是党员,请问加分吗” “我考取了银行从业资格证,请问报你们单位有优势吗”“我在外国留学,今年毕业,我是应届生吗”……

今晚最精彩的乃是一位理科出身的女生与农商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辩论”,具体过程已经记不清了,大概的对话如下:

女生:像我们学的纯理科专业,比如物理化学,能报你们银行吗?

人力资源部:不能,我不知道学物理化学的和金融业有什么联系。(掌声)

女生:大学四年学的专业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有的人虽然学的理科,但不代表他一定不能从事金融业啊

人力资源部:我承认有那样的人,但是不能用特例来影响我们整个招聘流程

女生:专业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重要,我们进来后可以再学嘛

人力资源部:如果不重要,那国家为什么要在大学设置各种专业呢?(掌声)

女生:那假如理科生投你们银行,是不是连一眼都不看直接就扔掉简历?

人力资源部:如果我们一眼都不看,又怎么知道你是学理科的?(掌声)

女生:那就是说一点机会都不给我们了?

人力资源部:我知道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但我们确实不知道物理化学与金融行业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发挥专业特长,报考更有优势的工作单位

经过接近30分钟的毫无营养的提问后,谭行长终于忍不住了,他说:有没有同学提一下关于我们银行的问题?一时间,早已憋不住的同学们开始举手了……

听了今晚的宣讲会,得出的结论是:重庆农商行是一个有活力充满希望的团队,值得报考。他们对管理培训生(MT)的培训方式有别于一般的公司,大概是,面试及体检通过后,集中学习金融业基本知识及业务知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拓展训练(体能、团队协作、企业文化、才艺等)、分配到基层网点熟悉银行每一种业务、根据表现及特长定岗。定岗后,MT还会有不定期的再培训及选调到总行的工作机会。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锻炼人的培养方式。08年招聘的一名管理培训生在现场还给我们讲了他的经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的:拓展训练结束后,一位女同事问领导:可不可以再训练一个月?可见农商行的培训之有趣。

不管最终能不能成为农商行的一员,就是这一段接触,已经弥足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