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帮龙倚腾搞博客,需要我网上银行支付一些钱,但是我的电子证书在重庆,没有拷贝回来,唯一的办法只有注销网上银行,然后再申请一次,重新获取电子证书。

然而,今天在忠县建设银行,却不得不面对业务尚不太熟悉的营业员。
我的意思相当清楚,先注销网上银行业务,再申请网上银行业务。建设银行的两位MM加一位哥哥费了半个小时左右,期间我输了三次密码,填写几次表格,到最后,他们却告诉我:不晓得行不行,你回去看下嘛,不行的话,过几天再来。我彻底歇菜了。
在走的时候,我问,可以走了吗?还有其他手续不?营业员居然不清楚,说,好像没有了吧。其实,他们应该给我留一份申请表回馈或者根底。也难怪,忠县这种小地方,没有几个人会涉及到电子商务,银行平时也难得遇见这种业务。
回家后,我登录网上银行,遗憾的是,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帐户依然是以前的状态,依然需要以前的电子证书。看来只有去重庆再办理了。

前几天,我初中班长饶倩告诉我,10号要搞个初中同学会,希望我参加。
不巧的是,刚好我也在策划我们高中班上的同学会,所以决定不参加初中同学会了。说起来,我也不大情愿参加初中同学的聚会,初中三年,属于青春期发育中的三年,没什么值得追忆的事情。唯一摆得上台面的也只是发表了人生第一篇文章。初中三年也没什么知心的朋友——除了至今还在联系的龚子珏、张紫薇等女性朋友以及罗轩、甘成睿等男性朋友之外。所以,初中同学会,不参加也罢。
话说昨天高中同学会,在我们班长高勇的组织下,决定在玉溪大桥下面长江边上一条船上进行。我负责在网上联系同学们。当天到了20几位同学,有的还是在无数个电话的催促下才姗姗到来。对于多数没有到场的同学,我不想说什么,这是个人爱好的问题,本来我就是极不喜欢参加此类傻逼活动的。
我们到达长江边那条破船后,开始进行第一项节目——打牌,边打边聊大学生活。其实大学也没什么牛逼,主要是以前都在忠县这个偏远乡下没见过世面,现在散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了,各种奇谈怪闻都接踵而来,还算精彩。
打了一会牌,就下去吃饭,清一色的鱼,打着长江鱼的口号但是我晓得肯定不是正宗的。最牛逼的是,抽出筷子发现居然长霉了,老板还振振有词的说那是正常的,我汗!饭桌上没什么节目,黎小龙同学兴高采烈的讲火影忍者,这使我们不由得猜想这小子是不是变好了,因为他以前一般都是讲女人。
吃完饭,在甲板上晒太阳,估计都无聊了,有人提议闪人。于是,一群人又踩着陡峭的羊肠小道从岸边上到公路。随即,大部分人去红星骑自行车——这项活动在祖国东部大多数平原城市是日常的,在我们这里却成了娱乐活动。我到龙倚腾家帮他装《最终幻想8》,很遗憾,没有把《最终幻想9》装好。比较高兴的是在他家我连着看了好几集《迷失》。顺便说句,今天本地电信局开的电影网站出现错误,看不到《迷失》了,整个上午无所事事。
昨天的同学会,很高兴的是见到了很久没见到的同学兼好朋友李彪罗发财等人,还有一帮越来越时尚的女同学。不高兴的是整个活动没有任何的跌宕起伏,平淡无趣。或许,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按:戴荣欣同学点到我这里来了,还是玩玩吧。

木棉盛绽的问题:
1.在梦想和现实的生活之间,应该怎样处理呢?

答:尊重现实。梦想的东西拿来写小说吧,省得浪费。

2.你觉得什么样的女人在你心中才够完美?
答:长得漂亮,有内涵,善良,允许有小脾气,但不能有犟脾气。

3.点名游戏何时能结束?
答:我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吧。
陈华的问题:

1.你觉得什么样的女人在你心中才够完美?

2.点名游戏何时能结束?

3.你最喜欢到哪个国家生活,为什么?
点名:阕平 陈滔

我一直就看不起腾讯公司那个QQ空间,早就是弄了复杂得连自己都记不住的密码锁了的。

QQ空间功能差劲,扩展性差劲,稍微打扮一下就得花Q币(其实就是人民币),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用它,说实在的,国内随便一个博客提供商的blog都比QQ空间强。

QQ空间在发展上可以说走的是流氓路线,它是随着QQ软件一起被用户下载的,而且在QQ面板上醒目位置到处都是QQ空间的链接——这实际上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这也是为什么QQ空间不叫QQ博客的原因。

玩QQ空间的网民们,为了满足虚荣心,天天像广告软件一样到处发消息,诸如“踩我空间哦”“要留言哦”之类的,这样得来的其实就是虚假流量。表面上空间来看的人多,留言的人多,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多好啊,人气多旺啊!其实都是“刷”出来的,你的人气并没有得到实际上的提升,占便宜的是腾讯公司,他的产品用户量增多了,QQ空间卖饰物赚钱赚疯了。

经常有朋友着急的给我发短消息问我,为什么我QQ空间不能传照片了啊?我问他有什么提示,朋友说,系统提示当前使用相册的人数过多,请稍后再试。这就很明显了,腾讯公司拿着大把的钱却只肯花极少的钱为用户服务,人一多,服务器就受不了,所以要限流——这种现象拿到国内外任何一个博客托管商那里都是欠揍的表现。但是QQ空间却可以安然玩流氓。

在QQ空间这种虚假流量的增长过程中,用户并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好处:
首先,QQ空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用户不会在玩空间的同时学到诸如HTML等技术性的东西。以前QQ空间可以用代码到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是可恶的腾讯迅速封掉了代码。
其次,QQ空间不可能给用户带来赢利点。而国内外几乎任何一个博客都有简单的办法让用户自己挂上广告,从而盈利。个人博客盈利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再次,QQ空间从开始就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上文说过,稍微装扮下QQ空间就要花钱,腾讯的商业头脑可见一斑。而在其他博客托管商那里,任何特效的实现都是可以用HTML代码的。

今天,在阿江那个51.la的论坛上,看到很多站长发的帖子,内容基本上就是一句话“帮我踩网站啊,大家一起努力”,然后留一个网址。
可以说,这是QQ空间的传播效果,依靠流量都很小的站长间的互相“拜访”,达到流量的虚假提升。而我们知道,一个网站要想盈利,靠的是真实体验的用户,一个被迫到来的访客不会点你广告的,只会匆匆关掉浏览器。只有喜欢你网站的人才可能为你创造赢利点。

我只希望,以一个搞网站这么久的稍微有点经验的站长身份提醒一下新人站长们,做站不要浮躁,不要追求表面上的东西,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站,只有这样才是硬道理。

高三上期,在边玩边学中度过。寒假居然没补课,可喜可贺!过年回家没事时想,妈妈的,再过半年就是大学生了,过得真快啊!于是决定高三下期拼死拼活也要把成绩提上去,尽管我知道狗屁成绩对我一文不值。
高三下期,很多同学都搬到校外租房子住。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六十年悠久历史的破学校,管理极为严格、变态,因此我也申请搬到校外住。

申请手续极为麻烦,在让我父母辛苦无数次跑到学校办理各种手续后,我终于离开了万恶的学生公寓。
学习紧张的进行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基本上搁到了一边,按照我一位当时念大一的朋友的建议,每天无论多忙都要写篇日记(现在翻那些日记,感觉我多么幼稚啊)。
我是文科,语数外基本上没什么复习的余地了,课余时间主要是攻政史地,然而我的政治老师却是令我们极为不爽的,因为他教书不行。虽然他贵为政教处主任,但是几乎听过他课的人都会同意他确实“不行”。说实话,要不是本人自学能力较强,前途可真被他毁了。高考完毕后很多同学没考好,究其原因,这一科绝对是滑铁卢。
然后天天背书,背得死去活来的,奇怪的是,我的食欲在高三阶段奇好无比。
前面说过,我搬到校外住了,每天中午一放学,立马冲出学校,来到一家很出名的餐馆吃饭。下面隆重介绍一下这个馆子。名字唤作“开心厨房”——看到这么多学生来吃饭,老板的确很开心。面积很小,只有一个厨师,一个女老板兼服务员。厨房里经常挤得水泄不通,添饭还得自己动手。来这里吃饭的基本都是在校外住宿的高三学生,很荣幸,我的高山下半期基本就在这里解决生活问题的。其实学校外面有至少三家馆子,开心厨房生意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味道好,收费合理。一般来说,我和我同学都喜欢在前一天就定好第二天要吃的东西——通常是“盒饭”,即一份饭(不够可以添)、一荤一素一汤。价钱是4块钱,很实惠。
我记得我最喜欢吃的是:
回锅肉——那炒得叫一个香,现在在外边闯荡许久,吃了无数馆子,感觉都不如开心厨房;
鱼香肉丝——这个菜到现在终于吃腻了;
炒幺花(即猪肾)——开心厨房老板炒幺花的水平简直不摆了,味道极正;
炒白菜——我一直很喜欢的一道素菜,幸好大江南北都有这个。
每天在哪里吃完饭,我开始慢悠悠的走在冗长的寂静公路上,步行500米左右到达我租的房子那里。房东是我姐姐的一个朋友的父母的,算来也是熟人,所以关系很融洽,每天回去都有热水烧好的。因为是高三,所以回屋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中午到那里基本上是1点了,立马上床睡觉,睡到下午两点就起床上学。
我记得最不爽的一次乃是附近死人了,通宵都是乐声大震,那凄厉的声音让我无法安然入睡,一想到每天还要上课,更加心烦。后来不晓得怎么还是睡着了。
还有就是5、6月份的时候,房子后面到处是青蛙,专门在晚上我睡觉时撕心裂肺的叫,那叫一个烦!我估计得有好几万只青蛙一起吼才能达到那个效果吧!我算计好了,以后谁惹我,我就捉青蛙扔他们家楼下去!
我的一位同样在外面住的同学也说晚上青蛙吼得厉害,唉,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高三进行到5月份,我干脆中午不回去睡觉了,和一些同学一样,就在教室复习,累了就伏在桌子上睡下。其实我一向不爱睡午觉的,但是下午上课时又爱打瞌睡。于是,买了几罐雀巢咖啡,下午上课前就喝一杯。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
万恶的高考终于来临,考完最后一科时,我们竟然都没有激动万分,默默的收拾东西,然后回家。第二天起床后想到再也不用早起上自习时,不由得裂开嘴笑了。
在高三的暑假,只能用“疯狂”二字来形容,那荒淫无度的三个月,人生仿佛到达了最适合享乐的时间段。鉴于其内容十分精彩,我决定另写篇文章专门交待。关于我最难熬的高三岁月,到此为止。

附记:写这篇博客时,我的朋友龙倚腾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写回忆录呢。他说,才20岁的人,应该是展望未来的年纪啊!我说,上网碰到小青年,我还要扮演说教的角色呢。
这小子马上也要开博了,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卡尔维诺的叙述,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经历了无数丛莽地区后到达了伊西朵拉。
这是一座海边城市,人们喜欢用漂亮的贝壳镶嵌螺旋形的楼梯,喜欢用五彩的鹅卵石铺街道,喜欢在海港上利用望远镜探寻快要归来的亲人,喜欢在屋顶上晒着太阳拉小提琴。
马可歇息在一个简陋的海边酒肆,两名年轻人正在比赛吃生蟹黄。
一位老者对马可说,谁赢了谁就会得到老船夫的女儿。
马可问道,老船夫的女儿在哪里?
老者回答说,在城里白色圆顶教堂做弥撒。
马可又问道,那她知道自己会嫁给赢得比赛的年轻人吗?
老者回答说,她不知道,但是她必须接受,在伊西朵拉,这种事再平常不过。
马可又问,那,谁是老船夫?
老者笑着回答道,如你所知,我就是老船夫。
这时,人们欢呼着,原来,一位年轻人已经无法继续吃生蟹黄,自然,另一位年轻人赢得了比赛。获胜者在人们的簇拥下向城里走去,马可跟着人群,走在五彩的鹅卵石路上。
在经过露天的广场时,马可看到一面巨大的白色墙壁,下面坐着无数老人。
一位当地人指着它告诉马可,那是老人墙。
于是,马可不再跟随寻找老船夫女儿的人群,他走向了老人墙。无数老人井然有序的坐在墙下,双眼正对着墙,若有所思。
当博客默默注视着一位老人面前的墙,似乎墙变成了一面多彩的屏幕,正中央是一名小伙子正跪着向一位姑娘求婚。马可明白了,从老人墙上可以看到老人的过去。每一个人在年老时都会来到这里静静坐着,看着自己的生命快速地重演。于是,人生若是快乐的,现在又可以享受一次;人生若是痛苦的,内心无疑又会遭到同等的折磨;做错了事的人们则在虔诚地忏悔;一生无悔的人们看着老人墙,无疑如同看了一出完美的人生剧,作为剧中主角,享受无上的虚荣心。
看着老人墙,马可多么希望耄耋之年能来到伊西朵拉,看看自己的过去。每个人心中若是都想着垂暮之年会从老人墙看到过去,那谁还会轻易的做错事呢?
马可轻轻的离开老人墙,向着伊西朵拉城的北部走去。在一幢漂亮的乳白色的房子前面,马可突然仰头看见楼上窗前探出上身的两个漂亮的女人,无疑,那两个女人都在朝着马可暧昧的笑。而且她们看到自己完全被马可吸引住时,笑得更加灿烂。马可脸微红,手足无措。这时,房子的门打开了,一个裹着白色头巾的棕色皮肤佣人向着马可鞠了一躬,说道,主人请您进去。正在这时,一架金黄色的马车从远至近,随着“吁”的一声停了下来。马可转过身去,马车里走出一名妙龄女子,美丽而多情。她对马可说道,来吧,和我坐这驾马车,我们将度过一个美妙无比的下午。马可怦然心动了。然而楼上两位女士却又发出明显不高兴的声音。
马可心终于想起,在奥迪米拉的郊外,一个睿智的老人曾告诉他,在伊西朵拉,每当外来的男人在两个女性面前犹豫不决时,总会邂逅第三个。这是命运的安排,没有悬念的故事,毫无意义的重复。
任何一段感情,都是在两个人不断磨合中培养出来的,并且因时间的长久二变得愈加坚固,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年轻人浪漫的没有经验的幻想。
马可对着三位美人各自一笑,匆匆离开。

前几天在幺姨家玩,我妹妹(6岁)非常顽皮,在吃饭的时候老是做出各种表情吸引人注意,或者故意惹你和她打闹。
旁边一位熟人说,人人都有烦恼,只有她,整天无忧无虑的。
是啊,除了天真的小孩子,谁都会有点烦恼。从小学开始,我的烦恼从来就没有断过,有时候想来,还是不要长大好,永远做个孩子,多好啊。有时候又想,远离人群,我自己随便找个小岛,像鲁宾逊一样独自生活,也很好。
以前看过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叫做《尼伯龙根的指环》,里面的王子被战乱中的母亲扔到了河里,飘到了铁匠那里,我觉得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候。后来得知自己的真正身份后,烦恼开始无休止的缠绕着他。
生活总让人不安。晚上睡不着,生怕以后没有机会了,于是拿出手机,准备给一直没有说心里话的女孩发条短消息,后来又忍住了。
打开电脑,以前那么的激情,现在却感觉索然无味。论坛也不好看,自己的网站懒得打理,电影没兴趣,听歌也没兴趣。冰凉的双手搁在键盘上,不晓得干什么。
烦,烦,烦。

根据卡尔维诺的叙述,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向东走三天到达了奥迪米拉。如同马可见过的其它城市一样,奥迪米拉有着无数白银圆顶建筑,诸神的青铜塑像,不苟言笑的教士,以及铺着铅石的道路。然而马可遇到了城市最漂亮的季节,九月黄昏,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黑夜来临得更早,城市里每一处店铺全都点起了五彩的灯,街上满是兴奋的人,教堂的神父穿着便装隐蔽在人群中,小贩的叫卖声比任何时候都要响亮。

马可走在灯光闪耀的奥迪米拉城里,接连不断的小孩子手持着黏性的糖从他身边穿过;盛装的女人有意无意的把软柔的胸部靠向他的身体;年迈的老人扯着他的衣服让他回去,慌乱的马可正要开口,那老人才说认错人了。

马可感到阔别已久的温暖,他热爱这座城市,热爱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奥迪米拉就是一座不夜城,或者说是昼夜颠倒的。旅人们为自己在能黑夜中看到奥迪米拉斑斓的色彩而激动,事实上他们的确也能够在任何一天的黑夜中看到奥迪米拉幸福的轮廓,并奔向它。

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在奥迪米拉城中央的一个店铺里吃到了美味的安格斯嫩牛扒以及正宗的西班牙牛排、三角形的法国奶酪。站在旅店的窗前,马可看着不远处广场上热闹欢腾的人们,感觉每一天都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

马可认为,奥迪米拉不仅是一座不夜城,还是一座懂得生活的城市。人们不必为任何事情烦忧,不会互相吵架,不会勾心斗角,在有限的生命里,奥迪米拉城的人民白天勤恳干活,晚上尽情狂欢,多么美好!午夜来临,奥迪米拉慢慢安静下来,人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以便第二天有足够的精力劳动以及生活。马可想到,历代欧洲帝王不停的征战、杀戮,换来的不过是血腥的报复,哪有奥迪米拉这样幸福快活?

于是,马可决定第二天拜见英明的奥迪米拉君主。

然而当马可向人们打听奥迪米拉君主的宫殿时,人们指着郊外道,君主和普通百姓一样,在田间劳作,你去找吧!马可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寻找君主了,他只不过制定了一个合理的规则,奥迪米拉人民在认真的遵守。看着前方未知的路,马可再一次把奥迪米拉刻到了自己脑海中。

昨天看了重庆台的“天天630”节目,里面有条新闻是重庆一些志愿者帮助来自吉林的四川外国语学院一位女生买票回家。这位女大学生来重庆上学后一直都没回家,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志愿者们帮她买了往返的票,希望她能和家人团聚。
看着电视,我都感动得想哭了,说实话,这么多年来,能让我哭的事情还真少,但是这种真情真性的画面确实感动了我。虽然我大学是在本地读,但是我能想象到一个外地人,在中国传统春节期间,是多么希望和家人团聚啊。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位没钱,女大学生不能回家——另据报道,这位女生几年来没有找家里要过一分钱,都是自己做家教交学费和生活费。我看着感到很心酸,真正需要帮助的其实就是这群人。他们努力的生活着,但是很辛苦,我们需要把爱心给他们,像重庆志愿者帮她买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很多人一样,我从来不相信希望工程之类的,不晓得那些钱最后哪儿去了,那些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家伙们一些是为了“求名”,另一些则是傻逼。真正想帮有困难的人,就应该实在的把钱直接拿给他们,给饥饿的人送粮食,给渴望回家的人买车票,给需要读书的人交学费,这都是实在的善举,人家会感激你一辈子的。

重庆人在媒体上一直是很不错的形象,起码我知道重庆的“的哥”很出名,报纸上经常说重庆的哥捡到钱了会毫不犹豫的送回去等等。但是我的看法是,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好有坏。重庆的的哥出名,是媒体炒出来的,跟“报喜不报忧”效果如出一辙。同样的,我不相信广东人就一定坏透了,只不过媒体或者群众都柑橘广东比较野蛮,于是只要一出现抢劫之类尅的事件,媒体就及时报道出来,循环往复,印象深刻无比。

回到正题,我真的很谢谢重庆那些志愿者,尽管他们不是在帮我。他们的举动会影响更多人,促使大家都这样做。这,就是社会所需要的。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 意大利作家

 

在阅读一些带着思考和调侃的文章时,常常看到卡尔维诺被作者尊崇的摆在最前面,敬若神灵。我很喜欢的作家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理解尤为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到了卡氏的某些技巧(如《万寿寺》)。在2005年的时候,我买到了译林出版社的《卡尔维诺文集》,开始第一次阅读大师的文字。
其中,最吸引我的一篇小说乃是《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说,这本小说其实是一本随笔集。“它差不多变成了一本日记,记录下我的心情与思考;所有的一切最后都转变成了城市的图像”。卡氏巧妙的把时空据为己有,重新塑造了旅行家马可·波罗和蒙古皇帝忽必烈,借马克之口,与其说是描绘城市,其实包含了无数深邃而又巧妙的人生哲理。
在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里,没有激烈的打斗场面或者惊险的故事情节,它就是马可·波罗在穿越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座座奇妙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个性无比,每一座城市的人经过卡尔维诺的描写,变得很有味道。忽必烈的蒙古帝国,也只有经过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亲自跋涉之后再讲述出来才变得如此真实,“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看清一个图案精细、足以逃过白蚁蛀食的窗格子”——《看不见的城市·第一章》。
卡尔维诺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把自己对城市、人生的种种独到看法与忽必烈对蒙古帝国的关心联系起来,读者在卡氏的文字中,不停的、交替的体验到人生与帝国,没有任何喘气的机会。

去年初,我决定在要重写卡尔维诺这篇《看不见的城市》,“大师的笔法肯定让人生畏,但是我觉得改写一下也是一次学习大师的过程”。基本的思路是,按照卡尔维诺对城市的分类(即‘城市与XX’),拆分组合为十一章,具体是:
第一章:城市与记忆;
·第一节<奥迪米拉>

·第二节<伊西朵拉>


第二章:城市与愿望;
第三章:城市与标志;
第四章:城市与贸易;
第五章:城市与眼睛;
第六章:城市与名字;
第七章:城市与死者;
第八章:城市与天空;
第九章:细小的城市;
第十章:连绵的城市;
第十一章:隐蔽的城市。

每一章下面分五节,每一节将会是一座城市。
每一座城市,按照卡尔维诺塑造的基本模型(名字、地理位置等特征),进行拓宽以及改写,按照自己的想法融合小说。毫无疑问,卡尔维诺及其丰富的想象力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实验空间,重写《看不见的城市》是我对大师又一次的顶礼膜拜。

是为序。

陈华
2007年2月1日于重庆

注:中国版《看不见的城市》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篇文章《城市与记忆·迪奥米拉》将会在最近几天发上来,后面的文章也会一篇一篇贴出,欢迎各位随时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