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陈华):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重庆医科大学一食堂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在困境中摸索出一条符合本食堂情况的路子来。在学校后勤处的新经济政策刺激下,重医一食堂改革炒菜工艺,提高蔬菜利用率,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成本,同时也给师生用餐带来了方便,大幅度降低了饭菜价格,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

二食堂停业 一食堂改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12月27、28日,由于二食堂出现安全隐患,决定停业两天进行修缮,一食堂股份有限公司高层获知此消息后,迅速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利用这个机会重振一食堂。

据悉,在2006年以前,一二食堂差不多两分天下,远在民乐村的三食堂规模很小,基本上构不成竞争。自2006年开始,由于重医扩招,各个食堂人流量大增,一食堂采取消极懈怠的措施,认为反正无论好吃与否就餐的人都会这么多。这一错误决策导致一食堂客源流失,二食堂却迅速壮大,终于在2006年底的时候宣布成为重医第一大食堂(此事还导致位于二食堂楼上的美食苑宣布破产)。

随后,一食堂环境愈加恶化,师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有:饭菜难吃,服务态度差。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2007年重医一小撮不明真相的学生发起的“罢食”活动其实针对的仅仅是一食堂。

继续阅读

距离期末考试还有4个礼拜。一年前的现在,天气要冷得多,天天细雨夹风直刺入骨,就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我独自一人抱着茶杯到新教上自习,使劲背那些从来没学懂过的医学课程,在各种手段的配合下,侥幸没挂科。一年后的今天,除了天气相对不那么寒冷,以及我再没泡花茶外,一切照旧。

还有八门课没结束,有的课甚至才上到一半,可见后面又是拖进度,不得不批评有些老师了。八门课里,最痛苦的是实验诊断、药理,其次是法医和预防医学,当然,伦理学也很变态,老师勾的重点就是每一页的每一段,和没勾没有任何区别。都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对这些不顺心的事情早已经有了免疫力,想办法应付才是王道。

这几天生活还算有规律,上课时间无论如何也会按时去的,从不迟到早退。没课的上午,一般会睡到11点醒,下午则会睡到4点左右,只怪被窝太温暖了。想起我高中时冬天一般都是冷醒的,因为我的被子很薄很小,南方湿气大,床上也没电热毯之类的。现在选修课都上完了,晚上吃完饭,上网看会新闻,就收拾书包去自习室,上到晚上10点半有人来关自习室的门时才离开,中途可能会忽然睡着,醒来后愧疚无比。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了,除了每周二必看的《越狱》。

我这不算猛,最多算临时抱佛脚,有的牛逼同学从开学第一天就是这样的,天天上自习,把课本搞得滚瓜烂熟,我十分佩服,但是不想学他们也学不来。我觉得,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还是应该了解下国内外时事的,比如全球经济危机怎么引起的,奥巴马老师上台后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现在胃口远不如大一时那么挑了,能吃就行,每个月大部分钱都是直接冲到饭卡里,到时间就去食堂吃,打份4块钱的荤菜和1块钱的蔬菜,4角的饭,有时候再加个煎鸡蛋或者鸡腿啥的。体重稍稍增加了点,很高兴。对于吃,要求越少,就越幸福,每次看到李承江老师从食堂打饭回来,他都一脸幸福的对我们说:好好吃啊!真滴!

三食堂二楼新开了家清真食堂,据说味道还不错。昨晚上和老黄刀哥去吃了一次,果然,物美价廉,收钱的那西北姑娘长得也还不错。

话说我们吃到一半的时候,饭厅的小二来赶我们,让我们到隔壁的饭厅吃。在这里要介绍下三食堂二楼的格局。之前,二楼有一个小食堂,主要是卖印度尼泊尔兄弟爱吃的菜,现在新开这家清真食堂就紧挨着以前的小食堂的,于是就有了两个饭厅。

按照我的理解,都是学校的地盘,在哪儿吃不是一样,但是那个小食堂借口说他们下班了,就赶我们走。当时没深究此事,我们就到了隔壁的饭厅。

今天下课后又想念清真食堂的葱爆牛肉拌面,约了老黄跑去吃。面好后端出来看到清真食堂为数不多的座位已被占满,于是准备去隔壁的小食堂,里面也有几个人在吃,店小二们闲着无事,在座位上闲聊。

继续阅读

多年后让我回忆起重医,首先跳出来的不是扔满书本占座的自习室,不是散发出恶臭的6舍,不是喷水池上高高站立的伸出五个手指头的伟人雕像,不是北教1楼的人体解剖实验室,而是吃饭这个事。

每当中午和下午吃饭时间,一大帮活跃的男生可以迅速沉静下来,谁也不敢当出头鸟,因为只要谁挺起胸,下面立马就有人喝道:那你说去哪里吃?这基本上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尽管善于冒险的我总结了重庆医科大学吃喝指南,但是一旦提起吃饭这个事,我仍然会茫然不知所措。

我想说的是二食堂,那是一座外观看起来像碉堡的建筑,前后两个门,窗户常年不开,加上里面云雾缭绕,一旦你进入二食堂,感觉自己在黑暗中腾云驾雾。里面的空气及其沉闷,混杂着各种焖熟的蔬菜和猪肉味道,以及常年挥之不去的煎鸡蛋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