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在这个纸质书阅读越来越小众、线下书店越来越难以为继的时代,世界读书日的头一天却发生了一件似乎让文化界斯文扫地的事件:位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的朴道草堂书店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称:

4月21号,政府告知,书店门口要求封闭,原因是影响市容。我们所持的所有营业执照及许可证被指无任何作用。书店厄运终于来临。

城管执法

在该文中,戴安全头盔穿红背心的城管执法人员与书店古色古香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宣泄感情的尺度拿捏得十分到位,让人怜惜和愤怒。经过微博大V的转发和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后,这篇文章迅速登上热门,成为昨日的刷屏事件。一帮平时就不怎么看书的网友此时爱心泛滥、对书店即将倒闭的厄运痛惜不已,整个情况就像陷入到了一场全民捉拿“凶手”的游戏之中。

按照“中国互联网热点新闻3天之内必有反转”的定理,另外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又迅速流传开来:曾在今年1月份实地采访过朴道草堂书店的记者写下了这篇《谁TM有空杀死这家进后院要收100块钱的书店 》。这篇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剑指《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全文看下来完全是对朴道草堂书店的深入指控,摆事实、讲道理,似乎让人不得不服,至少在新浪微博上一群大V转发时又纷纷表示:哦,情况原来是这样!

围观“杀死书店”这件事,正确的姿势是将双方的论点论据以及背后隐含的事实罗列出来,这样一看就明、一读就知,而不是主动配合当事人的挥泪倾诉,不知觉陷入到无边的胡乱想象之中。鉴于“杀死书店”这个热点事件中涉及到各执一词的两方(即书店方、记者方),那我们就从双方的文章中提取最具争议和话题性的两个事项,然后看看到底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第一,朴道草堂书店是否被强制关停?

这也是双方争议最大、本事件最核心的问题。
书店方的说法是:

“书店厄运终于来临”,“城管封门是分分钟的事”(并配了城管拆封其他店的图片),“后来城管突然来袭,不问因由,就直接给(灯箱)拆掉了”,“整治开墙打洞以最粗暴、最丑陋的方式在整个城市推进。”,“这一次算是政府懂我心思,成全了我的安静”。

记者方的说法是:

“谁TM说要关停了?”,“城管要求封堵的……是那扇以“开墙打洞”的方式穿凿出来的……水泥门”,同时指出房产所有者“私自加盖二楼”,“只是让你把穿墙打洞的水泥大门改回去,恢复北京原样旧貌,没有人让你们关店”。

综合双方文章内容,可以得出结论:政府并没有强制关停这家书店。事实上,在证照齐全的前提下,政府部门不会有闲心来管一家书店的前途和命运。朴道草堂书店当下真正遇到的问题是违法建设影响了城市形象,违反了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规,无论是拆掉书店外的灯箱,还是整治拆除“开墙打洞”这种违建行为,都是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行为而已,与书店本身的经营或关闭没有任何关联。尤其是在北京核心范围内的区域,政府部门对违法建设几乎是零容忍的,怎么可能指望城管以温柔礼貌的方式来整治违建呢?

第二,书店的经营策略是否有问题?

书店收费告示

开一家书店、花店或咖啡店,是很多涉世未深、少不更事的文艺青年的憧憬和愿望,大部分人还没来得及实现愿望就被现实打败,而少部分人依靠各种努力终于开上了书店、花店或咖啡店,最后99.99%又被惨淡的业绩打败了。那么,朴道草堂书店的经营策略是怎样的,它成功了吗?

书店方的说法是:

“开书店九年,南锣越来越火,书店依然安静”,“如果你了解过一个人对于书籍曾经多么饥渴,就会理解为什么我愿意默默在这里做个卖书人”,“如今开书店并不容易,赔钱自不必说”。

记者方的说法是:

“这家书店进后堂需要交100块钱”,“进门最少购买一本书”,“菜单没有了,茶水是随意给的,茶水不论品种、茶点时有时无”,“,店面所在地,是数年前老周购买的,现已属于私产”。

综合双方的说法, 朴道草堂书店不论是“进门必须买一本书”,还是“进后堂需要交100块钱”,这都属于书店方自己的经营策略,理论上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进门必须买书的规定属于强制最低消费条款,这早就在2015年就被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所禁止。但书店方的经营策略表明,在南锣鼓巷这样一个繁华商业区开办一家书店其实是很难赚到钱的,即便是最低消费条款和高额看书费用规定同时存在,与此地的门店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收入。所幸的是,书店经营者没有店面租金的压力,这座院落早已被其购买,他想开什么店,制定什么规矩,和其他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围观群众就别瞎操心了。

最后,小小地谈下实体书店

近年来,线下书体书店倒闭的新闻屡见报端,社会舆论逐渐形成了我们不爱看书了这个奇怪的结论。还在继续坚守的实体书店就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一样,照亮我们前往文明的路途。但实体书店倒闭与我们不爱看书之间是其实没有多大关系的,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始终会被更先进的所替代,不光是书店,各行各业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线下书店其实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占地面积大,抬高了经营成本;书籍品类少的话吸引不了人,种类多又会挤占现金流增大库存;来回书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等等。幸亏网上书店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网上购书通常比实体店便宜,而且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更方便了解其他人的评价,足不出户完成购书等等。Kindle电子书等产品的兴起,又解决了携带纸质书不方便的问题。

写到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杀死书店”不过是顺应时代潮流罢了,书店被杀也并不是那么恐怖和不可开交的事情,说到底看书只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其中一种方式而已,哪有那么多矫情和感动。

本文已发布在我的简书专栏

贵州西西弗书店落户重庆时,我曾写了一篇日志,高度赞扬了这家很人性化很温馨的书店。期间,我带过不少朋友去西西弗书店,每次他们都会被西西弗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所折服并像我一样深深的喜欢上西西弗。

闲来无事,将我最近在西西弗遇到的趣事说说。

1.闲逛发现一本《<新周刊>2007年度佳作》。《新周刊》是我初中时就很喜欢的杂志,只不过当时在我们小县城买不到,只能买年度精选这样的,漓江出版社一直都有和《新周刊》合作推出年度佳作,而且我都买了好几年的。最近两年因为常在网上看咨讯,少于买杂志,这次看到《新周刊》的年度佳作,不免眼前一亮,毫不犹豫的买下。如你所知,西西弗书店一直遵循不靠打折来赢取读者的理念,但是最近恰逢周年庆以及奥运,破天荒的部分图书打折,当我结帐时收银员说打79折我高兴坏了,比网上买还便宜呢。

短信告诉龙兄此事,第二天龙兄就去买了同样这本书。

2.站在三峡广场陈家湾出口处可以望件西西弗落地窗前的几只大沙发,沙发上的年轻人手捧书作悠闲状,成为沙区一道风景线。当然,这无碍于沙发上坐的酥胸半露的美女手捧的是《鬼吹灯》。西西弗走的是人文路线,但还是要和市场妥协的。

3.同样是落地窗前的沙发,有一小伙子把笔记本都搬来了,放在茶几上,走近一看,他不是在看书或作笔记,而是整理简历。是的,西西弗的空调很凉快。

4.一少妇牵着一小孩到店里,往儿童书柜一扔,说:就在这儿耍哈,妈妈下班了就来接你。我看那小孩快哭了。

5.有的年轻姑娘喜欢坐在地上看书,我觉得这是在新华书店之类的地方养成的恶习。当你从姑娘身后走过,稍微一瞥,就可以轻易看到姑娘不渗走漏的春光。注意:行动前先看周围环境。

3月底的时候,贵州西西弗书店落户重庆,冉云飞先生受邀在此店演讲及签售,可惜当天有课我错过了。

今晚从大学城回来,特地去了一趟西西弗书店,一进门就感觉到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书店。全中国都在讲“以人为本”,但是真正做到这四个字的,寥寥无几,而西西弗书店正是为数不多遵循以人为本的民营书店之一。西西弗书店最人性化的地方在于,它安置了很多读书位置,有柔软的单人座椅,有吧台式的书桌,有普通的凳子等等。当然,如果仔细地品味,这间书店还有它独特的精神特质,这一切,新华书店之类的场所是决计比不上的。

恕我文笔拙劣,无法完整地描述这间难得的好书店,强烈地建议各位喜欢读书的朋友亲自光临西西弗书店,只需一次,你一定会深深喜欢上它。西西弗书店的重庆店地址是:沙坪坝区三峡广场陈家湾出口华夏银座2楼(好乐迪斜对面)

下面引用中华读书报的说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