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天(5-13)的《南方都市报》,有两处吸引了我的注意,下面看相关截图:

(图来源:5-13日南都A-03版)

简评:其实我早就知道责任又会被推给临时工。

(图来源:5-13日南都A-04版)

简评:无论是否是政治作秀,我都支持。

 

伪医生按:今天14点30左右的四川汶川地震,波及全国多个城市,重庆有明显震感,无线通讯一度中断。由于害怕余震(官方证实余震消息为假),我所在的重医很多人不敢回寝室,逗留在外面,如足球场篮球场花坛等地,还有人带着凉席毯子估计今晚准备露宿了。

另外,寝室有裂缝。

据最新消息,重庆多个高校学生晚上通宵,应该是怕出事。

目前,没有收到学校官方任何安抚消息,很多学生驻留在外面。

不多说,看图吧。

卡片机加三脚架,感谢老黄,感谢江子。

四川汶川地震波及重庆

四川汶川地震波及重庆

F栋紧急自发撤离

中午1点准时睡午觉,天气太热,赤身裸体躺在床上,还把电扇放在上面对着背吹。

2点30左右,感觉床在晃,然后寝室一片嘈杂,隐约听见有人喊“地震”,我慌忙跳下床,这时候晃得更明显,我迅速穿上裤子,拿了手机就跟着跑下楼。没穿衣服。

继续阅读

德中同行活动的重庆站遇到尴尬了,据今天的《重庆晨报》报道:

接“德中同行·走进重庆”组委会通知,从5月11日晚上开始,暂停“德中同行·走进重庆”活动在人民广场的文艺演出,并将演出舞台移至朝天门广场。朝天门广场具体演出时间组委会将另行通知。

我常常说,重庆是座没文化的城市,这并不代表重庆不需要文化,相反,需要得强烈。连有些国产不知名乐队的演出都会让热情的重庆人激动万分,更别说远道而来的德国客人。我连着看了两天的夜间演出,现场人山人海,气氛一直被歌手的激情感染,反过来,热情的重庆人也让歌手们受宠若惊,因此更加卖力。

现在暂停演出了,而且可能要搬到朝天门广场,我有2个疑问:继续阅读

德中同行活动重庆站第二夜

今天是德中同行活动重庆站的第二天,简要记录下。

当我赶到大礼堂,又是8点多了,找不到什么观看的好位置,就站在梯子上。

我看的时候,是国产摇滚乐队“甜蜜的孩子”在唱,说句老实话,唱功一般,词曲一般,但是够震撼。

国产乐队唱完后,观众用掌声迎来了一个德国组合“完全立体声乐队”(Stereo Total) ,Stereo Total本来安排的是昨天演唱的,昨天估计是时间没排好,所以今天补上。这个乐队的特色是“非一本正经”,也就是喜欢搞怪和搞笑。女主唱太调皮了,而且她的造型很搞笑,像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面的女主角的造型。男主唱也很活泼,跳得很High。仍然不如昨晚的FOTOS乐队。

继续阅读

你他妈需要震撼吗

你他妈需要震撼吗

现场人太多了

今天是德中同行活动在重庆的第一天,本来打算叫一个姑娘陪我去看的,结果姑娘没空,于是,叫上几个同学过去。

在轻轨曾家岩下车,穿过冗长的防空洞,刚露出地面,就听到劲爆的歌声,举目扫去,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重庆人民太热情了。

德中同行活动并不是只有现场飚歌,报纸上说还有德国啤酒以及汽车、家用电器展览等。

继续阅读

多年后让我回忆起重医,首先跳出来的不是扔满书本占座的自习室,不是散发出恶臭的6舍,不是喷水池上高高站立的伸出五个手指头的伟人雕像,不是北教1楼的人体解剖实验室,而是吃饭这个事。

每当中午和下午吃饭时间,一大帮活跃的男生可以迅速沉静下来,谁也不敢当出头鸟,因为只要谁挺起胸,下面立马就有人喝道:那你说去哪里吃?这基本上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尽管善于冒险的我总结了重庆医科大学吃喝指南,但是一旦提起吃饭这个事,我仍然会茫然不知所措。

我想说的是二食堂,那是一座外观看起来像碉堡的建筑,前后两个门,窗户常年不开,加上里面云雾缭绕,一旦你进入二食堂,感觉自己在黑暗中腾云驾雾。里面的空气及其沉闷,混杂着各种焖熟的蔬菜和猪肉味道,以及常年挥之不去的煎鸡蛋味。继续阅读

今天早上很早就起床,我要去解放碑买电影票。

饥肠辘辘而又食欲全无。

在学校前门那条街上,有个卖樱桃的人,两个MM在那里问价钱。

我走过去,老练的抓了一粒,边扔到嘴里,边问多少钱。

小贩说,7块。

两个MM齐刷刷的看着我,问:甜不?

我严肃的回答:不是嘿甜。

MM听罢头也不回坚决的走开了。

我一看小贩快要发怒,也赶紧走了。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朝。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身身世世,夜夜朝朝?

                                   ——贺双卿 (清)

 
清人秋梦云在《绮霞轩诗话》里评价道:“连用四十余叠字,脱口如生,灵心慧舌,不让易安,专美于前。”

清末词家黄燮清评曰:“双卿词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见见闻闻,思思想想,曲曲写来,头头是道。作者不以为词,而阅者亦忘其为词。而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穷,为古才媛所未有,每诵一过,不知涕之何从也。”。

清人丁绍仪在《听秋馆词话》中写道:“双卿生有夙慧,嫁给金坛周姓樵子,家无纸笔,所为诗词悉芦叶写之。”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