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看不见的城市》序

浏览:256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06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国版《看不见的城市》序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 意大利作家

 

在阅读一些带着思考和调侃的文章时,常常看到卡尔维诺被作者尊崇的摆在最前面,敬若神灵。我很喜欢的作家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理解尤为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到了卡氏的某些技巧(如《万寿寺》)。在2005年的时候,我买到了译林出版社的《卡尔维诺文集》,开始第一次阅读大师的文字。
其中,最吸引我的一篇小说乃是《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说,这本小说其实是一本随笔集。“它差不多变成了一本日记,记录下我的心情与思考;所有的一切最后都转变成了城市的图像”。卡氏巧妙的把时空据为己有,重新塑造了旅行家马可·波罗和蒙古皇帝忽必烈,借马克之口,与其说是描绘城市,其实包含了无数深邃而又巧妙的人生哲理。
在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里,没有激烈的打斗场面或者惊险的故事情节,它就是马可·波罗在穿越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座座奇妙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个性无比,每一座城市的人经过卡尔维诺的描写,变得很有味道。忽必烈的蒙古帝国,也只有经过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亲自跋涉之后再讲述出来才变得如此真实,“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看清一个图案精细、足以逃过白蚁蛀食的窗格子”——《看不见的城市·第一章》。
卡尔维诺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把自己对城市、人生的种种独到看法与忽必烈对蒙古帝国的关心联系起来,读者在卡氏的文字中,不停的、交替的体验到人生与帝国,没有任何喘气的机会。

去年初,我决定在要重写卡尔维诺这篇《看不见的城市》,“大师的笔法肯定让人生畏,但是我觉得改写一下也是一次学习大师的过程”。基本的思路是,按照卡尔维诺对城市的分类(即‘城市与XX’),拆分组合为十一章,具体是:
第一章:城市与记忆;
·第一节<奥迪米拉>

·第二节<伊西朵拉>


第二章:城市与愿望;
第三章:城市与标志;
第四章:城市与贸易;
第五章:城市与眼睛;
第六章:城市与名字;
第七章:城市与死者;
第八章:城市与天空;
第九章:细小的城市;
第十章:连绵的城市;
第十一章:隐蔽的城市。

每一章下面分五节,每一节将会是一座城市。
每一座城市,按照卡尔维诺塑造的基本模型(名字、地理位置等特征),进行拓宽以及改写,按照自己的想法融合小说。毫无疑问,卡尔维诺及其丰富的想象力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实验空间,重写《看不见的城市》是我对大师又一次的顶礼膜拜。

是为序。

陈华
2007年2月1日于重庆

注:中国版《看不见的城市》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篇文章《城市与记忆·迪奥米拉》将会在最近几天发上来,后面的文章也会一篇一篇贴出,欢迎各位随时提出意见。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