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500428787.jpg

昨天上午刷微博时看到一个预告片,配的文字说“再现了杨柳松徒步穿越羌塘无人区的故事”,当即就引起了我的注意。看完预告片,心潮澎湃,马上定了晚上唯一的一场《七十七天》电影票。

杨柳松穿越羌塘的故事,2010年9月开始在著名户外论坛8264上连载,我看到这篇纪实连载时,正好是刚在大学接触骑行不久,念念叨叨要骑川藏线的时候。杨柳松确实是一个值得尊重的骑行前辈,他穿越羌塘的勇气、其间的艰难险阻以及沿途的美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的是,这段经历这么快就被改编成了电影,这两天正在国内热映。

看完电影《七十七天》,最大的感觉是:风景太美了!随便一帧画面就可以截个图作为风景明信片。相比网上的纪实连载,电影增加了一条支线,即男主角穿越之前遇到的女摄影师的故事。老实说,增加的角色以及支线情节很没必要,但从电影的角度讲,这样或许显得整部电影更加丰满,避免成为一部孤独的纪录片。

在今天,骑行川藏线、青藏线等,以及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举动,然而,单人单骑穿越羌塘这样自然环境险恶的无人区仍然是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我理解的是,这种行为确实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但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在没有侵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做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对他自身而言就有了全部的动力和意义。

年少时,我也曾向往做一个户外探险者。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逃避世俗,而是想亲自用脚步去丈量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书架上这类书籍也占了好多位置,比如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日本,一路骑下去》,雷克的《徒步中国》,雷殿生的《31天穿越罗布泊》,谷岳的《一路向南,我的拉美摩托车日记》等等。

现在,我已经很少骑自行车,在可预期的未来,我大概也很难再有时间或精力长途骑行。不过,对这些敢于秘境探险的人们,我保持着最大的敬意。

最后,附送一段袁弘透露的一些背后故事

@袁弘:#电影七十七天# 导演赵汉唐原来叫赵毅,在我们那版射雕英雄传里扮演我师父丘处机,在我印象中老赵是一个除了偶尔拍戏,其余时间都生活在无人区的男人,就像他的微博名字@赵毅-总不在家的赵总 ,我俩在北京还曾住在一个小区过,可惜,我也是个老不在家的男人,所以邻居之间也就见过一次。第一次听说他要拍这个电影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部不可能完成的电影,太难拍了,也不会有人愿意投资,可他却执意要做。再后来,听说他养了狼,听说他找来了李屏宾老师做摄影,听说他找到@江小爬LOVE 愿意来演女一号,又听说这部电影拍拍停停,钱用完了就停工,老赵找着钱了再接着拍,找多少钱拍多少戏,拍完了再停下找钱……一切听起来,都让人觉得这部电影一直走在失败和奇迹的中间的那根钢丝上。每次看到剧照@晏斐大叔 发过来的照片,我都感觉这是个在外星球工作的剧组,说不清是该羡慕还是该同情。最终,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部电影完成了,以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这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期待接下来的奇迹。

石田裕辅先生怀揣5300美元,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7年半,回到日本后写下一本书叫做《不去会死》,2006年12月,台湾西游记文化出版了繁体中文版。我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和菜头的推荐,和菜头知道这本书则是来自傅真的推荐,傅真有个很出名的博客叫“最好金龟换酒”,她推荐这本书的原因纯粹是对旅行的热爱,很多人都知道,傅真与她的先生铭基便是在西藏旅游时认识的。而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我喜欢自行车。

繁体中文版出来后,价格一直很高,并且台版书极少盗版,要买还得找淘宝代购,加上运费之类的,总价接近人民币100元。因为毕业就业的缘故,没有时间购买。想不到的是,工作刚一个月,就看到原来简体版已经在4月份出了,立即在卓越网订了一本。中国邮政将书运到我所在的遥远小镇,花了十天时间。而我花了2天将它看完。尽管石田裕辅文笔一般,但看这本书还是给我一气呵成的感觉,十分畅快淋漓。

s4232721.jpg

简体版的封面:摩洛哥境内的撒哈拉沙漠,1991.1

据说,日本人热衷于全世界旅行,原因在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每个人生下来便被灌输“必须要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的念头,信了这句话的人就在平淡生活的某一天突然辞职,开始环球旅行,不相信这句话的人就在压力巨大的社会中罅隙求生,不堪重负者选择自杀。

石田裕辅辞去大企业的工作后,带上自行车,出发了。他先坐飞机到了美洲的最北端阿拉斯加州,走出机场,装上自行车,骑行在寂静的针叶林里,这就开始了环游世界。从北至南进入加拿大境内,风貌各异的景观不断冲击着大脑,便感觉到自身见识的狭隘,身在角色美景中,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与人分享,这是一种悲哀。1996年1月,在美国的纪念碑谷,光线照射在奇岩上,诺大的地盘除了景观,空无一人,这里实在太漂亮,结果石田裕辅一连在这里扎营4个晚上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在秘鲁的皮乌拉广阔的沙漠地带,石田裕辅遭到强盗抢劫,2900美金被洗劫一空,幸好留下了自行车。一路艰辛,骑到了南美大陆的最南端乌斯怀亚,并登上火地岛。接着,转机飞往北欧丹麦,当地的美丽风光与物价都令人震惊。自2001年起挪威已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光看照片都可以让人喜欢得晕过去,能在挪威的峡湾、冰川、山地中骑自行车,该是多么幸福啊!离开欧洲,到达非洲大陆,这里贫穷落后,战事纷扰,但还是遇到了不少好心人,终于在2000年2月,作者生日的那天,顺利抵达非洲最南端:开普敦,好望角。之后,穿越过局势混乱的中亚,在南亚的印度恒河沐浴,从骑过中国北方的草原,最后回到了日本。继续阅读

尽管雄心勃勃的计划着要骑车环游青海湖,环海南岛,走成渝线,走川藏线到拉萨,但是最迫切的还是从永川到重庆。这条线的难度在于中间有两座山,一曰来凤山,一曰歌乐山,而来凤山很多年前就已经出名,因为它的烂路以及山体渗水。好几次准备骑这条线,就因为考虑到来凤不那么好对付,搁浅了。

前天下午吃饭时心想,不行,马上就要离开永川了,再不走这条线,以后机会更渺茫,当即决定次日出发。晚上,成功鼓动喻兄陪我走重庆。

为了减轻负重,我没有背包,没有带相机、修车套件及气筒,轻装上阵,直捣黄龙。昨日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在楼下吃了早点就和喻兄一道上路。在早点还没被吸收之前就碰到去大安的路上那个长坡,此坡唤作“美人坡”,我估计是采“英雄难过美人坡”之意。美人坡常被用来训练骑车新手之用,等我骑到坡顶,已是精疲力竭。稍事休息,终于迎来了下坡。特别是过了大安收费站后,路况十分不错,车子极少,而且连着两个2KM左右的长下坡,速度飙到了42KM/H。

继续阅读

早上7点半,陈东老师、王龙老师以及我约在永川监狱门口,准备出发到龙水湖。另外还有一个6位车友的团,在7点40还没赶到约定的地点,我们就没继续等了,直接上路。

我很庆幸选择了“永川——邮亭——双桥——龙水”这条路,除了邮亭有截正在修的烂路外,整个路段非常之好,宽敞平坦,当然,灰尘是免不了的。老实说,中国的二级公路基本上都能达标,但有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货车长期超载行车,准载4.5吨的货车,至少都要装20吨,一般而言,拉煤的货车都要装40多吨,严重的超载压碎了这些省道国道,令人惋惜。如今,二级公路全部取消收费后,超载现象更加严重,养路的部门也懒得管这些。

继续阅读

五一节本来是这样安排的:1号去看大足石刻(当天免费),2号去荣昌吃羊肉,3号休息。结果天气预报说1号阵雨转中雨,虽然天气预报一般都不准,但是4月30号晚上听到雨哗啦啦的下,只得取消行动。哪知道,1号白天一丁点雨都没下,不仅如此,天气不晴不阴,是骑车的绝佳天气。

今天早上起来,决定骑到荣昌吃羊肉。荣昌距离永川40KM,骑车的话大概2个钟头就能到。本来约了小龙和征程,结果他们都有事去不了。上午9点出发,出城时走错了路,绕了大半个一环路,大概走错24公里,浪费一个钟头。10点钟,从信工出发,走S108。这条路路况极好,是准高速。但是好景不长,骑到邮亭境内时,路况陡然变差,因为在修路,地面崎岖不平,货车堵成了长龙,遍地都是泥浆深坑。这段路骑过去后,整个车都是泥巴,我身上也是。

继续阅读

寒韩老师爱好赛车,也喜欢骑摩托,在《他的国》里,提到了骑摩托走318国道进藏的计划。

虽然同样是骑行,但在我看来,骑摩托不如骑自行车,因为摩托是机动车,骑起来不需要费多大劲,从本质上说和诸如汽车火车无甚区别。切·格瓦拉老师在1951年12月开始也曾有过一段骑行经历——用的摩托车。看过讲述那段经历的电影后,我发现丫的政治目的太强了,光看电影名字就知道——革命前夕的摩托日记。

扯远了,作为一名自行车爱好者,结合骑行运动本身的特点,我认为以下3个地点是必去的:

1.西藏

每一位骑行者心中的圣地,圣地在这里的意思绝对不含宗教意味,甚至可以说,进藏,与西藏、拉萨都无任何关系。那为什么要进藏呢,因为……藏在那里。进藏的热门线路是川藏线,此线路沿途风光绝美无比,且海拔跨度极大,是检验和挑战骑行者体力、耐力等身体综合素质的绝佳线路。在川藏线上,你可以看见从小孩到老人各个年龄段的骑行者。可以看到100多块钱的永久牌自行车,也可以看到最豪华的可能价值数十万的组装山地车。可以看到白种人,甚至黑种人。继续阅读

生活是这样子,不如诗

这学期,我们离开生活了三年的重医袁家岗校区,来到90公里外的永川区见习。

情人节那天,校车把检验系拉来陪我们,而不少提前发育的同学纷纷坐车回重庆与伴侣团聚,一下子,这儿少了很多人。那天,静静老师一大早就喊我出去骑车,中午回来发现脚磨了几个泡,走路时痛得呲牙咧嘴的。

在这边,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问了很多人都是10点钟以前睡觉,早上7点起床一点也不困难——这是因为……没牵网线……要是在重医,睡到自然醒肯定是下午了。所以星期一正式上课时,大家都去得很早。第一堂课是检体诊断,老师讲得很不错。临床科目就是这样的,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讲,比如说检诊老师讲的一个17岁少女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的案例,讲的时候,我们那下面160多人基本上处于鸦雀无声状态。三节课后紧接着是传染病学,那个男老师开门见山的说:我普通话说得差,就用四川话了哈。还没等我们回答,老师马上说:好,既然大家没意见,那我就说四川话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