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整的麻辣水煮鱼

这个春节假期时间挺长,放假前还在纠结去哪儿玩,海南、云南、广东、新疆、东北……很多地方都考虑过了,最后还是选择回乡下过年。

乡下四姨家去年刚翻修了房子,正好几家人就约着一起团年。表妹怕我放鸽子,很早之前就收了我500块钱的押金,说不去就不退。我是按时赴约了,但都过完年了,表妹也没退钱的意思,感觉自己上当了。


实现了烧烤自由继续阅读

春节临近,县城里的人和车都迅猛增加。作为一座户籍人口100多万的西部小县城,在外务工的人至少在30%以上。所以,到了年底,这30万“候鸟”基本上都会回乡过年,直接导致原本只有10来万常住人口的县城,增加到20万左右。

突然增加的人口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说:

停车难:原本规划就很不科学,老城区几乎无地下停车场和露天停车场,只有占道停车,新城区的停车场都建在小区内部的地下,外面的车嫌太远也不太会选择去停。为数不多的占道停车位用完后,很多车直接摆在了大街上。这几天出门宁可走路,也不敢开车,因为开出去压根没法停。一些严管路段虽有违停抓拍,但仍挡不住前赴后继的车子。

公共场所烟雾缭绕:我对外出务工群体并没有偏见,但是,明显能感觉到近段时间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抽烟的情况多起来了,电梯里、商场门口、广场上,到处都是烟民。特别是在电梯抽烟的真是烦人,有些脾气大的,你提醒他灭烟,丫还给你怼回来。

社会治安问题:上个礼拜,城内某网吧一学生和社会青年发生冲突,被刺身亡。去年这个时候,一公职人员在滨江路与社会人士发生冲突,引发多人斗殴。注意,前面说的社会青年和社会人士都是年底才从外面回来的人。

今天看了篇微信朋友圈刷屏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看完后五味杂陈,简单说几点感受。

1、医保并不能保全部,遇到特病、大病,还得有靠谱的商业保险作补充,问题是国内保险行业太乱,条款复杂,处处充满陷阱,理赔是坑;

2、重病患者在生命最后一段时期,往往也是受罪最多、花钱最多的时候,很多家庭就在抢救病人的那段时间里掏空家底,因病致贫,选择理智放手,或许对家庭更好;

3、注重微小苗头,身体的每一个器官运转正常的时候都不会有异样,而当你感觉有什么不舒服时,就得引起重视了,特别是像文章中提到的“感冒”,这是一种既常见的疾病,也是很容易转为肺炎、呼吸衰竭、心脏病等重症,同时,一些其他疾病比如艾滋病、白血病之类的有时也会表现出“感冒”症状,让人掉以轻心,导致贻误真正病情诊断。

4、多结交朋友,特别是医生和律师,关键时刻能救命的。

最后,祝各位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又是一年春节,不得不说,中国和西方这么多种节日,在我们这儿,还是过年期间,也就是春节的时候人们最为重视,虽然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年味越来越淡。就像一种无形的召唤一样,人们辛苦一年,千里迢迢坐车坐船坐飞机奔波,唯一目的就是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大概看了下,我博客之前写过两次春节期间的博文,一篇是10年前也就是2007年写的春节回乡略记,一篇是8年前就是2009年写的寒假,可以看看这些年的变化。

今年的春节,我想谈几个方面的意思(老干部作报告既视感)。

一是年味:越来越淡。

前面已经说过,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年味越来越淡。在先辈们生活的那些时代,生活水平太差,以至于过年穿新衣、吃饱饭就成了一年中最大的寄托和期盼,到了现在,不管是城市或农村,吃穿早已不成问题,甚至平时比过年吃得好、穿得好。像我们家,今年春节前,没有大肆采购肉类,就买了点蔬菜,如果时间回到小时候,腊月间谁家不买很多猪肉牛肉鸡鸭肉啊?

此外,明显感觉人口变化对家庭氛围的影响。小时候,一个大家庭,从爷爷辈算起,下面父辈的五六个家庭,每家一般2个娃,过年时在一起吃饭,往往热闹非凡,小孩子们追逐打闹,其乐融融。而现在,很难再现当年的情景,从城市到农村,都呈现出巨大的冷清。城里的人们,三口之家吃一顿和平时没两样的饭菜,收拾完后睡觉,农村很少有几十户聚居的大院子,单门独户的更多,黑灯瞎火的,造出的声音还不如棚里的牛儿。

过年放假时间太短也是造成年味不浓的原因之一。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全国上亿人要在这短短七天时间里来回大半个国家,真正能在家和家人一起的时间就很少了。为此,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将春节假期延长至15天。这个国家的人,活得太累了,春节是唯一一个全民可以休息的日子,为什么不能延长一点时间呢?

二是陋习:依然依旧。

前段时间,雾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我所在的滨江小城市,竟然也发布了雾霾红色预警,可见环境污染到达了什么严重程度。

过年期间,雾霾更甚。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燃放烟花爆竹。

县城里面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但出了县城这么巴掌大点的地方,可以随意燃放。特别是距离县城很近的几个公墓,从腊月三十天开始,上坟的人络绎不绝,这些年人们经济条件好了,买鞭炮、烧纸、香烛也更加出手大方。还没走进公墓,就可以看到浓浓的烟雾,熏得人睁不开眼,待到进入墓区,鞭炮声震耳欲聋,烧纸和纸钱在墓碑前面堆得像山一样。有的家庭还带着小孩儿、老人来上坟,我感叹真是视死如归啊。

就这个陋习来说,我倒不是批判封建迷信,我想说的是,人活着的时候,对他好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死后才去做这些无用功无给谁看呢?

相比以前遍布山野的土葬来说,火化后集中进入公墓区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我觉得这是毫无意义的,有一天我死了,希望:立即火化,骨灰撒到老家土地里(或者抛洒长江),不立碑,不做坟,后人不搞祭拜。坚决不给后人增加负担(关键是你们的辛苦付出,我死了也看不到啊对不对)。

三是县城:越来越堵。

这些年,汽车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好多家庭都有第二台车了。

但县城的规划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好多地方都改成了单行道,仍然架不住蜂拥而来的车流。本地车本来就多,随着过年,很多外地车也回来加入到了堵车大军。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城里就堵的不像话了,上下班都要很艰难地才能抵达目的地。本来马路就窄,很多开车的人素质又很低,加塞、乱超车、随意变道、随意停车什么的,噢对了,还有城里开远光灯的也是一霸。城里的停车场也严重不足,在城内开车成了一个极大负担。

与其寄托于扩宽马路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我觉得要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外地车春节期间限行方案”,具体内容是:挂外地牌照的民用车辆,从腊月十五开始至正月十五这一个月时间,只能出城不能入城,统一停放在城外政府指定的免费停车场(停车场至城区有免费摆渡车),强行闯关入城的,征收拥堵费(每车200元,一张单据有效期一天)。此方案免费送有关部门。

四是拜年短信:大幅减少。

记得大学期间,每年春节要收发几百条拜年短信,虽然绝大部分是毫无创意的群发,但大家都在发,就成了一种社交礼仪,不发也不合适。

这些年来,拜年短信逐年减少,我从前年开始,已不再主动发这类信息。

今年,截至目前,收短信不到三十条,发短信零条。另外,一部分人将战场转移到了微信,变化的是微信可以发表情符号,不变的仍然是大而无味的群发内容,不阅即焚。

人们的本意是通过发送拜年信息传递一种信号:我惦记着你呢。然而这种廉价的传递方式早已贬值,甚至成为了负担和打扰。我始终认为,关系的亲疏不会也不可能靠短信维系,真正的朋友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两肋插刀。

此外,发短信还常常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当你群发几百条出去后,往往会收到几条回复,内容一般为:你是?

所以,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减少碳排放,从自己做起,坚决不发拜年短信。

五是央视春晚:我没有看。

据知乎、微博上的很多人反映,今年央视春晚不让吐槽了。如果强行吐槽,难逃被删命运。

既然如此,我也来谈谈对春晚的看法。

我认为,央视春晚曾经是一道年夜里不可或缺的菜肴,有的人觉得好吃,有的人觉得难吃,至少,一桌人还是很多动了筷子的。再后来,央视春晚成了一道全民批评、吐槽的菜,虽然如此,大家了乐在其中。而现在,吐槽央视春晚的人都极少了,更别说坚持看的人。

我不看央视春晚的原因很简单:节目不好看。

央视春晚,背负了太多它不应该有的东西,首当其冲是政治。它要传递所谓的正能量,要营造和谐的氛围,要歌颂XXX,要体现民族团结,要展现建设成果……在这些条条框框之下,能出个什么好作品?多年以前,央视春晚还是出了些精品节目的,比如陈佩斯演的小品《羊肉串》,他饰演的维族烤串青年与城管之间的冲突,你觉得现在可能上春晚吗?一言以蔽之:保证政治正确,让春晚如同一潭死水。

我的朋友金冈说,春晚有的节目还是不错的,而且父母辈的喜欢看,年轻人娱乐方式很多,选择的主动性也强,所以不爱看了。

的确,当电视上所有的节目都为央视春晚让步的时候,老人们确实没有选择的机会。不同的是,我们还可以选择,至少,选择不看。

不管怎样,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耗时间

1.事实证明,我寒假是没法干任何有意义的事情的,在乡下看我弟弟一边做作业一边昏昏欲睡的样子,想起我6年中学是从来没做过寒暑假作业的,一般是开学前两天打电话借同学的作业来抄。到后来,抄都懒得抄了,直接乱填些内容在上面。在我看来,学生是不需要有寒暑假作业的,另外,我也不相信老师会负责任到认真检查寒暑假作业。
2.我很想认真看点书,高三那年寒假,无论在家还是走亲戚,手里总是拿本武侠小说,金古温梁黄的还是谁的我忘了,反正走到哪看到哪儿,酷似复习功课的样子,被不明真相的亲戚们看到了,一时传为美谈。今年回家过年也带了本书,李贞德老师的《公主之死》,大概看了1/3了,书很精彩,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天气很冷湿气尤其大,看一会儿书就冷得受不了,需要来回走动好一阵子才能稍微好点。
3.到我姨家,我那10岁的妹妹在看TVB去年很热门的剧《溏心风暴》,边看边煞有介事的分析说,“其实‘没什么’喜欢的是在心”,听得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香港真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香港比内地保护得好,香港的现代化程度也比内地高得多,但是,我一直看不起的就是香港的TVB拍的那些现代剧情片。那种电视剧,看一部还可以,演员专业,拍摄技巧也很成熟,但是剧情拖得那叫一个又臭又长。看多了就会发现,剧情千篇一律,演员装逼现象尤为突出,在这一点上,香港那边的国语配音演员功不可没。内地的电视剧几十年如一日的弱智加脑残,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加上广电部门及“主旋律”的干扰,怕是再过五十年都没法正常化,所以,香港电视剧才能在内地遍地开花。我一个室友也是《溏心风暴》等TVB剧的铁杆粉丝,常年坐在电脑前专心的看这些肥皂片,也是边看边分析说‘其实那个女的更喜欢这个男的因为另外一个男的若干年前干了那个女的所以那个女的一直耿耿于怀’……一个男人看TVB到这个程度,真令我肃然起敬。
4.回乡下拜年,登高远望,有几张照片如下:耗时间耗时间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