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刷微博时看到有条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

丹麦警方在海滩上发现一具无头无四肢的女尸….   今早警方通报,经过DNA比对,确认这名女尸为失踪的女记者。尸体的头和肢体都有被人为截掉的痕迹,同时尸体被切开(防止死后体内气体发酵将尸体浮上海面),还绑有金属(为了沉底), 潜艇内也找到了她的血迹

点开详情,说的是有位叫Madsen的丹麦人热衷于制造各种奇怪的东西,2008年的时候他设计了一艘潜水艇并命名为“鹦鹉螺号”(Nautilus)。今年8月,Madsen邀请一位瑞典女记者参观报道他的潜水艇,之后,女记者神秘失踪,再之后,女记者的尸体被冲上海滩。

这背后的凶杀案件就不详细分析了,但是这潜水艇的名字——“鹦鹉螺号”(Nautilus)估计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没错,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经典小说《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就是说的一个博物学家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尼摩船长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在海里周游世界的故事。知道这部小说很久了,但真正接触并读完是上个月的事,读到一半的时候就看到上面那条新闻,还真是凑巧啊。

95版神秘岛截图

我很喜欢凡尔纳的小说,他笔下的人物就如同他本人一样,往往拥有博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将这些知识用生动的方式演绎出来,整个过程就如同玩《模拟人生》这样的模拟经营类游戏一样,充满了成就感。最早接触凡尔纳是9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了一季的《神秘岛》,该剧根据凡尔纳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群乘坐热气球飘落在孤岛上的人们勤恳开拓的故事。具体播出时间已经忘记了,大概是1995——1997年之间,我还在读小学,断断续续看过十来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个怪老头(也就是鹦鹉螺号潜水艇的主人尼摩船长)一直躲在潜水艇里用潜望镜偷窥岛民的生活起居。这大概是我看过最早的美剧。

我对这种荒岛生存类的故事天生就感兴趣。我极少玩游戏,玩的比较多的就是《孤岛危机》系列。大学时,追的几部美剧中,也有一部此类题材的,估计好多人都看过,名字叫《迷失》(LOST),总共六季,我反复看了三遍。《迷失》的创意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凡尔纳的《神秘岛》,但《迷失》的架构更为庞大,除了荒岛生存外,还引入了时空概念,并且看似毫无关联的一群乘客,通过剧情的推移,其实每个人都和其他人有过交集。但比较坑的是,《迷失》的编剧在剧中挖了很多坑没填,剧终时草草结尾,好多问题都没有确切的回答,成为一个遗憾。

《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两部,还有一部叫《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里不得不又说到巧合的事了。念初中时有次跑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看(该图书馆常年关闭,主要作用是装点门面),鬼使神差中借了一本泛黄的旧书,就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开始读这本书就被剧情吸引了,当然现在大部分情节都已忘记,依稀记得书中一群人到了新西兰,接触到当地土人毛利人的情形。

前面说过,凡尔纳是一个十分博学的人。他生于19世纪中期,他创作小说的年代刚好处于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整个社会对工业经济的崇拜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人们推崇博物学家式的科学家,人们喜欢看到用百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故事。在这个背景下,凡尔纳的作品应运而生。在《神秘岛》中,以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为首的5个美国人几乎处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方法,测量了岛的经纬度,岛上高山的海拔高度,建起了陶土砖厂,合成了硝化甘油,制造了玻璃、铁器、船舶,驯养了家禽,甚至制造了电报线路……整个过程既有趣,又好玩。有人评价说,现在的科学家空降到荒岛上,保证什么也制造不了,只能等死。但同样的,如果真按照《神秘岛》书中给的方法制作炸药,估计会粉身碎骨。只能说,那个年代的科技十分粗放,社会分工也不如现在这样精细。

最后,再说一个问题。总体上看,凡尔纳的立场应该是倾向于美国北方自由废奴派的,但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给博物学家主角安排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奴仆,在《神秘岛》里,也给工程师主角安排了一个衷心追随的黑人奴仆,这与凡尔纳的立场似乎又有所冲突。

P.S:好不容易找到了95版《神秘岛》的片源(英语中字),在百度网盘上,有需要的话可留言索取。

有一句口号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特别是各个中小学校的操场通常都会有的,那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这句话来源于1952年6月10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的题词,可见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锻炼身体已经提高到了保家卫国的政治高度。

5724567-9a6c075be666b1e0.jpg

领袖的号召

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大家熟悉的赛事活动,比如NBA、欧冠、英超、西甲这类专业性赛事,当然影响力最大、参与国家最广、比赛项目最多的体育盛会还得数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在于促进各国文化交流,顺便切磋一下体育技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这么多年过去,我个人感觉奥运会已经慢慢变成了“比赛第一”,各个参赛国家都希望通过夺取比赛胜利的方式来展现国家实力,所以现代奥运会无可避免地同兴奋剂丑闻、裁判黑哨等联系在了一起,有点背离了奥运会初衷。

一、引言

当然,在很久以前奥运会还是比较突出“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这个共识的,比如1972年夏天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奥运会,熟悉历史的同志就知道,那个年代刚好处于苏联、美国东西两大阵营的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立形势十分严峻,彼时,苏联尚未解体,德国一分为二,可以说世界形势很微妙。在这样一个暂时放下意识形态争议,共同投入到体育比赛活动的背景下,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11名无辜的以色列奥运代表队成员被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色九月”残忍杀害。

俗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婶不能忍,所以,针对这种反人类的暴行,受害国以色列迅速展开了报复行动,组建专门团队在全球范围内追杀涉案恐怖分子。整个追杀的过程就是《天谴行动》的主要内容。

世界上有很多情报组织,最出名的有俄罗斯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美国的中情局,英国的军情六处,以及——中国北京朝阳区群众。以色列摩萨德历经两届政府,以数百万美元的代价终于爆了慕尼黑惨案的一箭之仇。清除“黑色九月”恐怖组织头目是二十世纪中,摩萨德实施的最大规模的跨国暗杀行动。但这次行动的具体细节,至今以色列政府都未解密半个字。

二、以色列为什么会遭到恐怖组织袭击?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以犹太人为主要民族的以色列,地处的西亚地区大部分国家属于阿拉伯国家,自1948年艰难复国后,长期处于周边国家的攻击之中。特别是1948年——1982年期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因为领土争端而引发的五次“中东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持续最长的战争。五次中东战争让西亚和北非多年处于战火纷飞之中,在战争中死去的平民百姓和军人不计其数,虽然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的多次调和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订了一系列停战协议,大规模的交火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但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由此催生了不计其数的暗杀组织。

三、摩萨德是如何开展复仇行动的?

今天,我们也许对基地组织、ISIS、车臣等恐怖组织无休止的暗杀行动已经感觉到麻木,对国际社会漫长而又无休止的磋商、谈判、决议也早已厌倦。不禁会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把ISIS的头目全部干掉?和旷日持久的空袭,毫无战斗力的地面部队相比,这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看起来更为合理,也更有心理上的威慑力。当年的以色列就是这样想的,既然巴勒斯坦的恐怖组织敢于公然挑衅,那么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恐怖组织的领导人全部杀掉,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5724567-fa493c43df99316d.jpg

时任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

所以,慕尼黑惨案发生后,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一间神秘的办公室里,一个老妇人盯着前一天的电视画面,她的眼睛里充满怒火但神色依然平静。她对屋子里面的人说:先生们,我想你们清楚应该怎么办。说话的老妇人就是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梅厄夫人(GoldaMeir)。至今为止,在国际政坛上,能够享有铁娘子称号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另一个就是这个态度强硬的老太太。随后,梅厄夫人授权摩萨德,开出了一张11人的恐怖分子名单,命令摩萨德特工小组秘密进入欧洲,追杀名单上所有的人。有11名以色列人被谋害,那么就要用11名恐怖分子的性命做偿还,一命还一命。

阿夫纳——本书的主人公,是摩萨德行动中的一名组长,在他执行完任务之后,脱离了摩萨德,移民美国。多年以后,他委托加拿大著名作家乔治•乔纳斯写了一本回忆录,这本《天谴行动》以阿夫纳的视角记录了他们这个5人小组在欧洲所有的暗杀行动,以及他和摩萨德之间的所有恩怨。这本500多页的《天谴行动》主要就是描述这个5人小组如何在欧洲开展暗杀行动,书里记载的那些人有名有姓,曾经在报章杂志上出现,是真实存在过的血肉之躯,然后被摩萨德特工用子弹或者炸药从世界上彻底抹掉。

这9个目标人物分别是:

  1. 慕尼黑惨案的主谋者阿里•哈桑•萨拉梅,黑色九月首脑。

  2. 阿布•达乌德,“黑色九月”的爆破专家,萨利迈的老同学,慕尼黑惨案的同谋者。

  3. 马赫穆德•哈姆沙里,知识分子,是“黑色九月”驻巴黎的外交官,也是巴解组织的发言人。

  4. 瓦埃勒•泽维特尔也是个知识分子,诗人,是“黑色九月”驻意大利的负责人。

  5. 法学教授巴西尔•库拜西博士,参与了为“黑色九月”提供武器的活动。

  6. 卡马勒•纳塞尔,是“法塔赫”组织公共关系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巴解组织的发言人。

  7. 凯马勒•阿德万,负责“法塔赫”在以色列占领区搞破坏活动。

  8. 马赫穆德•尤素福•纳杰尔,又名叫阿布•尤素福,巴解组织的高级官员之一,专门负责“法塔赫”和“黑色九月”之间的联络工作。

  9. 穆罕默德•布迪亚,“黑色九月”的外交部长。

  10. 侯赛因•阿巴德•希尔,他是巴解组织与克格勃之间的联络官。

  11. 瓦迪•哈达德博士,“黑色九月”的高级谋士。

这11个人我就不一一介绍,反正大家都不认识,不过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以色列人在这次行动上体现了惊人的创意。摩萨德紧急召集特工,进行多轮测试,遴选出合适的人。然后,根据特长把他们分进不同的小组。小组和小组之间并不知道对方存在,只有看新闻才能猜测是不是自己人在行动。在派遣至欧洲之前,摩萨德把这批特工全部开除,清理他们所有和以色列有关的信息。最后,也是最绝的一点:行动小组和摩萨德中断一切联系,摩萨德只负责往小组成员的银行户头打款,不下达任何指令。小组完全脱离摩萨德指挥,自行在欧洲建立情报网,收买线人,置办武器装备,部署和执行暗杀任务。简单说,行动小组本身按照恐怖组织的方式行事,摩萨德事先也不可能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摩萨德行动小组的暗杀流程:

潜入欧洲——伪造身份——购买情报——执行暗杀——更换目标

摩萨德的特工在欧洲行动,需要情报上的支持。那么,谁拥有这些恐怖分子行踪的情报呢?答案是:恐怖分子本身。恐怖分子山头林立,背后有不同的金主支持。阿夫纳他们孑然一身空降欧洲,不能使用摩萨德的任何资源,唯一的选择就是联系遍布欧洲的恐怖分子情报网。而所有的情报都有价格,所有的后援都需要现金,于是一个奇怪的悖论出现了:摩萨德在打击恐怖分子的过程中,不断向恐怖分子情报网输入金钱。而这些金钱,又不断壮大着各种恐怖组织。

5724567-a66b0bf63ddef5a8.jpg

摩萨德徽章文字:无智谋的人倒下了,但智勇双全的人保护你。

从摩萨德特工暗杀的流程看,要杀死一个人实在太简单了,只需要花钱购买目标人物的情报信息,然后再用炸弹炸死即可,甚而至于,只要你肯花钱,情报组织还可以为你提供假护照、手枪弹药、汽车等全套装备,让你放心杀人、全身而退。从这点看,隐藏在背后的情报组织其实才是最厉害的,作者在书中也暗示了这一点,情报组织既然可以给摩萨德提供“黑色九月”领导者的情报,同样的,“黑色九月”也可以花钱找情报组织购买摩萨德特工的情报,情报组织真正实现了坐庄通吃的效果。

第三、摩萨德的行动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

在经历了最初几次的成功暗杀后,阿夫纳5人小组中有3个人先后被恐怖分子杀害或者死于意外事故,行动力量大为削弱。阿夫纳最终还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们的报复行动对遏制恐怖分子并没有产生任何有效的作用,甚至,他们为情报组织支付的巨额费用,很多都间接流入了更多的恐怖组织的口袋。

阿夫纳的认识是正确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基地组织常年被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但打破地区军事生态平衡后,更为极端更为残暴的ISIS突然崛起。中东仍旧处于战乱之中。

报复与反报复:摩萨德的暗杀行动引起了巴勒斯坦“黑色九月”恐怖组织的一连串反报复行为——1972年10月,通过邮包炸弹炸死了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馆参事AmiShachori;1973年1月23日,当街杀死摩萨德在马德里的特工,3月1日8名巴勒斯坦民兵闯入沙特阿拉伯驻苏丹领事馆,杀死3名外交官,7月1日在美国马里兰州杀死一名上校,8月5日在雅典机场漫无目的射杀无辜群众导致3死55伤……

可以说,这场耗费数百万美元的暗杀行动虽然报了一箭之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所以也很难得出结论,这场行动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还有一点也值得我们思考,摩萨德组织的这次暗杀行动是正义的吗?从表面看,这是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屠杀无辜运动员的报复行为,但巴勒斯坦可以说犹太人侵占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然后以色列又可以说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属于犹太人的,理由是公元前11世纪就在这里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这样扯下去是永远扯不清楚的,而且前面已经说过,在摩萨德对黑色九月开展报复行动后,迅速就遭到了更加残酷的反报复,然后无限循环下去,直到今天,两个国家之间还处于对立之中。

本书的主人公,一开始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所感召,自愿加入到摩萨德组织中成为一名暗杀小组的组长,但是无休止的杀戮让他感到厌倦,新的恐怖组织不断崛起让他感到挫败,总是独守空房的妻子唤起了他守护家庭的责任,身边的特工伙伴一个一个死于非命让他愧疚难安,这一系列因素让他决定离开摩萨德,回归正常世界。然而,摩萨德怎么会轻易允许手下的优秀特工脱离组织呢?书中描写了摩萨德是如何劝阻那些要离开组织的特工的,先是三番五次面谈劝说,然后冻结财产让你陷入经济困境,随后用你挚爱家人的生命来威胁你……

最后,幸运的是,主人公阿夫纳最终还是彻底脱离了摩萨德,在美国隐姓埋名,过上了正常生活。

本文已发布在我的简书专栏

淑芬:

你在哪里,我真的好想你。

那天你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后来还在MSN上给我留言说:老陈,我要杀了你个狗日的,如果我杀不到你,以后喊我儿子来杀你,如果我儿子杀不到你,就喊我儿子的儿子来杀你,子子孙孙无穷溃也!淑芬,我知道你生气了,但是前年端午节在广场和我牵手的那个女的真的不是我女朋友,我压根不认识她,和我在如家酒店开了6次房的姑娘也跟我没关系,她只是我们同事的女儿,同事托我照顾她呢!可能你也听到谣言了,说今年情人节时我和一个女的在某西餐厅吃烛光晚餐,那真是扯淡,造谣的人都去死,那明明是我的一个客户,四十几岁了,我能喜欢她吗?况且,那天是和客户谈业务,饭刚吃到一半就停电了,只好点蜡烛。你生气而走的那天,是你生日,本来我在元祖都订好了蛋糕,结果老板临时要求加班,晚上十点钟你给我打电话时我恰好在上厕所,我们单位一个异装癖、异声癖的变态同事接了你的电话,我不清楚他跟你说了什么内容,但是请你一句话也不要相信,完全是诬陷我、旨在破坏我俩关系的。

淑芬,你回来好吗,我现在工作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我俩共同的将来作打算,我计划好了,今年的年假,我带你去欧洲旅行,明年过完春节,就和我老婆离婚,明年中秋节就正式娶你,办完酒席就去马尔代夫度蜜月,你看怎么样?

淑芬,你到底去了哪里?我问遍了全重庆市所有旅行社,都没你的消息,后来他们说,你可能没跟团,于是我又托人去重庆火车站打听,也说查不到,因为火车票暂时还没有全面实名制,我日铁道部,咋个不早点实名嘛!我知道你晕飞机,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去问了江北机场,幸运的是,查到你有登机记录,但具体飞往了哪个城市,机场不肯说,为了保护客户隐私,我当场就情绪失控了,掀翻了三个柜台,砸烂了2台电脑,正准备砸第3台,被机场保安抓住,扭送到了派出所。幸好,现在重庆警风清正,只是教育了我一顿然后罚了点款就放出来了,没受罪。我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几天没吃饭没洗澡也没整头型,活像一个流浪汉,街上要饭的乞丐看到我都远远躲开,只有一个算命的老头笑眯眯地拉着我,问:为情所困?我点头,那老头掐指一算,说:北到冰城夏都,南至天涯海角。说完就离开了,没收我一分钱。刹那间,我如恍然大悟,立马订了一张去哈尔滨的机票。在东北三省晃荡了三个月,学了一口流利的东北话(我保证,没搞过一个东北妹),还是没有你的消息。夏天的东北太热了,和南方没有什么区别,你怎么会来这种地方呢?于是,我又买了机票飞到了三亚。三亚正在举行一个什么大型会议,好点的酒店都被会务组和记者包了,游客们全都挤到了家庭旅馆和青年旅社里。

后来终于探到消息,说你住在海景国际大酒店。刚开始我蓬头垢面跑过来,酒店大堂保安一脚把我踢到了沙滩上。后经人指点,换了套西装,整了头型,还租了辆宝马X5,才顺利进了酒店。我拿着你的照片问大堂的服务员:这位小姐住哪个房间?服务员说:先生,根据我们公司的隐私……话没说完,我就将一叠钞票扔了过去,服务员清脆地报出一个数字:506。我没有等电梯,直接从楼梯窜了上去,结果狗日的酒店,2楼不叫2楼,而是“豪景盛宴一厅”,3楼叫“豪景盛宴二厅”,4楼叫“帝王沐浴阁”……从第7层开始才是客房,我一口气跑了十一层,汗如雨下,我脱掉西装和皮鞋扔在地上,只穿一件白色棉毛衫和一条碎花短裤叉,咚咚咚敲响了506房间的门。等了好久也没人开,我正准备助跑、踢门,结果门开了,一位肤白貌美气质佳的女士裹着白色的浴巾惊讶的看着我,她长相几乎和你一模一样,直到我扯掉她的浴巾露出她的胸部,我才发现她不是你,因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胸部。我脑子转得飞快,立马弯腰给人家说了声:对不起,认错人了!然后迅速离开。

淑芬,我失望而归,在大雨中淋了三个小时,然后回到青年旅社,你知道,青年旅社都是男女混住的,一位女青年听说了我寻找你的事,很受感动,脱了衣服便要奖励我,我理智尚在,拒绝了,她坚持要奖励,我又拒绝了,她再坚持,我又拒绝,她再坚持,我就懒得拒绝,顺从了。然后我昏昏沉沉睡到半夜,头疼得快裂掉,一测体温,38.5度……后来就被送到了医院,输了几天液,我就开始写遗书,我写道:尊敬的三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刘美丽小姐,我全权委托你办理我的身后事(委托书附后)……你一定要帮我找到我女朋友,她名叫淑芬,性别女,喜欢凤凰传奇和陈冠希……对了,我还有个老婆,是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婚后只生活了一个月就分居……别管我老婆的事……一定要帮我找到淑芬……告诉她我爱她……另外……还要告诉淑芬,斗地主时4个2可以带一对,但是不能带一对王……最后,我的存折密码是……

就在我写遗书最后一段时,护士小姐打断了我,说:你可以出院了,下次不要再淋雨了哈。

淑芬,听人说你在重庆唱红歌,于是我从三亚回重庆找你。刚下飞机,就听人说你在上海参加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我义无反顾地飞到了上海。在南京路上,一个神秘男子对我说看见你在北京出席2011年度杰出妇女座谈会,我马上赶往北京。一位好心人告诉我,你其实是在南京参加慈善晚宴,而我到了南京,还是扑了空。甚至还有人说因为你长得有樱井利亚的气质,被娱乐公司送到日本拍AV去了……后来你在MSN上给我留言说:老陈,你个混蛋,我怎么会去唱红歌,怎么会去参加理论研讨会,怎么可能是杰出妇女代表,怎么会当AV女优?

淑芬,你在MSN上的留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之前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我不该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跑,天下之大,怎么可能找得到你呢?淑芬,看到你在MSN上的留言后,我立即给你打电话,你的号码没变,连彩铃都没变,我太傻了,怎么不早点给你打电话呢,我武断地以为你换了号呢。电话接通了,我还没问出口,你就主动回答:老陈,我在重庆,在我妈妈这里,你快来找我,我早就原谅你了,就等着你给我打电话呢。

(完)

注:本文有参考借鉴和菜头写的《【寻妻启事】淑芬,你在哪里?》

1

重庆的冬天比北方还要冷,北方只是温度降低,重庆确是寒冷彻骨,湿冷的空气被寒风一吹,让人难受。我有一些北方的朋友,一到冬天就立马回家乡享受暖气,还有一些重庆的朋友,一到冬天就去海南岛买房,住到来年春天加价10万出售,第二年如法炮制,终于在09年造成海南房价暴涨局面。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睡了一条6斤重的棉絮和彩阳牌电热毯,再盖一床正宗新疆天然蚕丝被,人夹在中间,宛若汉堡。

2

接着,听说小金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作为一起在北街长大的兄弟,我必须去看望他。但实在无法从单位繁琐的事情中抽身,直到他亲自打电话过来说:老陈啊,我得了膀胱癌,快死了,今天晚上王胖子、波儿还有刘莹他们都要过来看我,你也过来吧,别买水果,我的意思是趁我还有口气,把该交待的知会大家一声。

到了人民医院,我发现两个情况:第一,只来了我一个人,第二,小金比以前胖了一圈。他从被窝里利索地伸出爪子,一把抓住我,泪水跟着就滚了出来。负责小金的医生是我大学同学黎二狗,他给我看了病历,才知道小金不光得了膀胱癌,还有前列腺肥大,搞不好会发展成睾丸癌。

小金哭着说生活太操蛋了,他一点也不满意。记得5年前,我从医科大学毕业,他从理工大学毕业,我到了基层做贫困乡镇的公职人员,他签了世界500强外企做国际贸易。他终于从小流氓混成了大流氓,公司给他配了两个女秘书,一个像范冰冰,另外一个也像范冰冰——都是整容后的效果,每天就是两个范冰冰齐刷刷地跟在他的身后,身着OL的服装掩盖不了她们俩洋溢着的青春少女的心,空气里的香水味都充满了色情的感觉。他一个月2万多的基本工资,比我一年的收入还多。但是公司拿他当狗使,给他规定每个月20%的销售增长率,派他到太平洋上的岛国谈生意,让他豁出老命和少数民族客户喝酒换订单,要他飞到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找俄罗斯鬼子催帐……

继续阅读

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我在成都。

我专程去成都找艳遇,结果却遇到了成都十几年难遇的降雪天气。

据一剑兄说,成都2/3的红灯区从业人员都回家过年了,剩下的1/3受不了寒冬,跑海南岛旅游去了。于是,成都变成了一座来了就想走的城市。我冒着严寒步行在武侯区,细雪轻轻地飘洒在武侯的祠堂里,昏黄的路灯下,轿车奔驰而去,骑着自行车的人全身包裹严实只剩眼睛,像我这样无所事事闲逛的人寥寥无几。

整个城市如一座空城。

有天晚上我给一剑兄打电话,约他第二天上午在春熙路一家奶茶店见面,时间是上午9点半。

一剑兄说,我日,你咋个想起9点半去喃?太早了。

于是改为12点。继续阅读

林艺晨:
你好!

早上在整理书桌的时候突然想起你。想起你借给我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想起我送给你的黑色封面上一个男人头像的博尔赫斯的诗集。

但是我突然惶恐地发现怎么也想不起你名字最后一个字该怎么写。开始时我猜的是“程”,那些日子里我总是喜欢冒昧地叫你“程程”,好像许文强喊冯程程的口吻,但你总是很生气的不许我这么叫。我又猜了“城”或者“诚”,但似乎这两个字有些别扭。我甚至想到了我的姓——“陈”,不过马上又否定了,没有这样的取名习惯吧。记得以前你叫“林茜”,碰巧和香港的才子梁伟文的笔名同音,后来你执拗地把自己名字改成了“林艺晨”——对,早晨的晨,我终于记起了!并且怂恿我也去改名字。我始终无法做到叛逆如你,所以至今我还是叫做陈华。现在,我更加不敢改名字,害怕有一天你给我寄信来却找不到收信人。继续阅读

站在布满碎石的操场,我突然记起大一时的军训。那天气是无比的炎热,那氛围却是无比的肃杀。整个操场安静的时候似乎可以听见每一粒灰尘跌落的声音,沸腾的时候又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汹汹,令人生畏。那教官临时扮演了皇帝的角色,每一个简短而有力的口令容不得我们在身体或心理上有任何的抗拒,身上的劣质迷彩把我们深深套牢。我们整齐散开、聚拢,还有那痛苦的军姿定型。休息的时候我和田忠背靠着背,阅遍在场所有女生,我记得田忠坚定不移的延伸最后锁定在一个不断和周围人说话的女生身上。田忠说,你能追到她吗?争强好胜的我作出了无比肯定的回答。我也指着那个女生旁边的一个问田忠,你敢追她吗?田忠轻蔑地看着我,说,太没难度了,我要追那一个!顺着田忠的手指,我看到一名女留学生从南教走向北教。那确实是个性感而漂亮的外国女人。后来得知她叫苏珊娜,来自澳大利亚。

军训结束后第二天,齐小悦就成了我的女朋友,而田忠,每天用蹩脚的英语和那澳大利亚姑娘谈情说爱。之后,田忠每天除了和苏珊娜约会,就是疯狂的学英语。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例子。在开始的那段美好时光,全校师生每天都可以无比诧异地在校园各处清楚地看到田忠手牵着金发美女闲逛,或者旁若无人地打KISS。后来,校方觉得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于是出面干涉。那天,苏珊娜哭哭啼啼地对田忠说了很多话,田忠费尽吃奶的力也没有搞懂,只好让她写下来。然后我们又费尽力气翻译成中文,大意是,学校告诉苏珊娜,如果继续和田忠交往,她将拿不到任何可以证明她在这个学校读书的证书。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澳大利亚驻我市办事处的一名负责留学生管理的官员也找到了苏珊娜,希望她“不要忘记来中国的目的”。继续阅读

:本文写于2006年10月左右,那时,达到一个灵感高峰、创作高潮。花了两天时间写好了本文前半部分。然后搁置到12月份,勉强写完。这学期开学时想起了这篇“抽屉文学”,突然记起了《萌芽》,记起了2005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下的上海街头,我差点哭了。于是,义无反顾的买了邮票信封,要寄到萌芽杂志社。

时间过了几个月,我还是没能寄出去。也罢,放弃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现在学的是医学和法律学,平时搞的又是计算机网络,如果再要在文学上有所突破,完全是痴人说梦。也许,我选错了路。

题目之所以叫华丽的冒险,因为我喜欢陈绮贞唱这首歌的味道。

我所在的学校据说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医学院,而我在里面念一个与医学毫不相关的专业。
两百多人如同豌豆般密密麻麻地挤在明亮的阶梯教室里,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双手撑在铁皮讲桌上,头部微向上翘,身体弯曲成弓形。坐在最后一排的我俯视下去,略微吃力地看到女教师丰满的胸部。所有的女生低头拼命地写笔记,所有的男生如我一样焦急、兴奋而又坚定不移地将灼热的目光汇聚到女教师丰满的胸部。这个场景令我无比悲哀。毫无疑问,我的老师被全体男生用目光亵渎了,同时,作为她的学生,我们随她一并蒙羞。换言之,我们作为侵害者的同时又是受害者。我一边懊丧,一边喘着粗气,脑袋似乎要炸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