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开始工作,我就已经在开始分配工资的用途了,我不是个乱花钱的人,但好像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是相机,想买一个单反,尼康D90或者佳能450D/500D,都是入门机型,入门就意味着可能上瘾了还要换更好的。我想起了大二时买卡片机的经历,那时候手里有一点点钱可供自由挥霍,在何发师兄的带领下直奔石桥铺,那时候对相机没有任何研究,心想只要能拍就可以,于是就买了款卡西欧的Z850,时价2300大洋。买来后爱不释手,一有空就拿出去乱拍,热情并未持续太久,不到半年便对它失去了兴趣。原因是拍出的照片实在太难看了,本人的技术太差是一方面,另外比较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机器的差别。卡片机和单反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不过,卡片机还是在我这几年的生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无论是和同学朋友出去玩,还是自己一个人骑车到处跑,小巧轻便的卡片机都忠诚的记录了我需要的场景,以供我以后回忆。为了让记录的画面更加漂亮,还是想买单反,只买不烧。预算价格:5000¥。

然后是自行车,08年初买的自行车至今还在用,也很好用,它陪我骑行了近2000公里的路程。想换一辆车的原因是,这辆捷安特ATX680是V刹,我想换更好的碟刹。另外,目前这辆车是二手淘来的,变速系统慢慢在出问题,刹车系统一直都存在不灵光的现象,总之有点不顺心,想换一辆稍微好点的,比如捷安特ATX770-D或者美利达公爵Pro,换车后,再顺便换下头盔、骑行服之类的。预算价格:3500¥。

还想买一款方向盘,开赛车游戏用的。我平时基本上不玩游戏,唯一的爱好就是开赛车,极品飞车系列、LFS、无限试驾都是我电脑的常驻。赛车游戏用键盘或手柄都无法开出那种感觉,如果换上一款罗技900度旋转、自带H排档的G25方向盘,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预算价格:2500¥。

另外,还有一些一直想买而又没时间或没金钱所以没买的书,不多,也就十几本,加起来200块钱不到,希望工作后有精力读一下。
大概算了算,完全满足我的上述要求,则需要人民币一万多元,这差不多是半年多的工资不吃不喝才能办到,幸亏我爱好不多,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最后我想说的是,经过我冷静思考许多天,决定:游戏方向盘暂时不考虑买,自行车至少在2010年不考虑换新的。如果能存到钱,今年的最大愿望就是买一台单反机。God bless me!

在法院实习了一个多月,绝大部分时间是打杂,少部分时间闲着,其余的时间干点正事。

我所在的民一庭,主要接触的诉讼是民间借贷纠纷、一般人身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离婚纠纷等,特点是:案情简单、标的小。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法律专业出来的本科生完全能胜任民一庭法官的工作。——当然,可能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我并没有接触到。

对于民间借贷纠纷,一般被告不出庭,原告只要有借条基本上都能胜诉,但是执行很难。首先是不容易找到被告,其次是被告早已转移了财产,可能有的朋友要说了,一家一家银行的查账啊,当初我也是这样天真的想法,但是法官告诉我,那是不可能滴。这么多银行,法院才没那闲工夫帮你查,最多查4家,已经仁至义尽了。

一般人身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没啥好说的,派出所起绝对作用,事实的真相恐怕永远不会被查清楚,所以只有依赖派出所的讯问笔录,这种官司,还没打就已经定输赢了。比较棘手的是双方当事人各有自己的证人,同时派出所的笔录也模棱两可,那怎么办?答案是:当事人双方各承担50%的责任。判决后,谁不服再去上诉就是了,如果基层法院把每一个案子都处理得当事人心服口服,那还要中院干什么,哦,对,中院还要直接管辖一些一审案件。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案子,我的意思是对于法院而言。因为这个专业性太强,当事人、律师、法官都不懂,那只有申请鉴定,鉴定结果基本上就是定案的依据。我最怕的就是整理这类案件的卷宗,总是一大叠,里面有厚厚的病历和各种收费发票,病历我们只看结论然后抄到判决书上,发票完全不看,以当事人提出的数额为基准,对方当事人认可就好,不认可再说。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上面的医疗官司差不多,一般道损是申请法医学会鉴定,鉴定结果一出来基本上就可以写判决了,当然还是要开庭听听双方的意见。道损的赔偿数额都不太大,一般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有的当事人双腿残疾,拄着拐杖来法院领判决书,我为他们鸣不平,无论赔多少钱恐怕都无法抹平心灵的伤害。

离婚纠纷比较好玩了,带我的师兄说:一般而言,首次起诉都是判不离,第二次仍然判不离,如果当事人孜孜不倦还来起诉离婚,这才看是不是真的需要判离。我见到的离婚纠纷比较奇特,有20出头的刚结婚就离婚的,有90多岁卧病在床在要求离婚的,还有相差十几岁的姐弟恋要求离婚的,中青年人来离婚的较少,我想原因大概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都秉承着好聚好散的原则协议离婚了吧。

在法院这一个月里,也接触了不少律师,个个西装革履、精神抖擞,来法院还得装孙子,说话都得赔着笑脸说,不然真没人理他们。于是我彻底打消了做律师的念头,我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做律师没啥前途,法院的审判过程律师很难发挥作用,而且还要为了几百块钱的代理费天天跑上跑下。要想做大,要么人脉广有案源,代理费积少成多,要么勾结敏感词,游走在法律之外——就像慕容雪村在《原谅我红尘颠倒》里写的一样。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请勿跨省追捕!)

重庆的天气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反正我是极不喜欢的。拿现在来说,每天3到8度的气温,似乎不冷,但总有鼻涕挂着不时要猛吸一下。一下雨就冷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到海南岛买套按揭房。

在这个令人讨厌的冬天里,我每天朝九晚五……实习。李白老师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要说的是,冬天起床比蜀道还难。好不容易挣扎着起来,又要冒着寒风步行十分钟到1公里外的地方等公交,那条公交线非常拥挤,坐到位置是根本不敢奢望的,看到满满一车人艰难的开过来,只祈祷能够顺利上车,一向喜欢超载的司机都会很无奈的说,坐下一班吧。在实习的单位无所事事又忙碌无比,自从我们这批实习生到来之后,单位里的老师喜笑颜开,费神费力的事情可以完全交给我们了。下班从单位回来,感觉很疲惫,推开门正想好好休息下,不料,隔壁寝室的哥们开始唱歌——

我们隔壁寝室新开了一家KTV。据我所知,隔壁寝室的哥们还有一年才毕业,但似乎他们对离别的伤感比我们这帮即将毕业的学生还厉害。这学期伊始,他们就搞了无数次饭局,每饮必醉,回到寝室后就开始哇哇哇地吐,于是,在走廊上,在厕所的便池里,可以看到这帮哥们吐出来的啤酒以及啤酒里带着牙印的五成熟的毛肚鸭肠金针菇——这完全是英式贵族吃法啊。

我一直对喝酒深恶痛疾,不巧的是,找工作时面试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酒量怎么样?我只好硬着头皮说,一般吧,可以锻炼。我同学则很专业地回答:白的还是红的?我不知道那些拼命劝人喝酒的人是什么心态,在我看来,酒量大就仅仅表示能喝,与豪爽没有任何关系。相反,我认为不计后果的喝酒是鲁莽行为,就像几个人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间站着看谁胆子大一样。去年6月底我们结束在永川的见习,班上组织聚餐,那天晚上不管是高兴的还是郁闷的,都喝了很多,最终的结果是:倒了至少3个女生。我在一楼寝室,只见一会儿又有一群男生背了人事不省的女生往医院跑,一个接一个,最严重的几个女生,被送到了急诊部抢救,然后大家又开始凑钱去缴费。这,到底有个什么意思啊。

话说隔壁的哥们天天晚上喝酒回来就唱歌,我琢磨着丫们是在KTV没唱过瘾,大家都知道,唱KTV的时候一群人抢着去点歌,霸占着点歌电脑不走的人比比皆是,好不容易凑上去点了自己最喜欢的若干首歌,又被后来的朋友把他自己的歌设置了“优先”。就算你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轮到你点的歌出场了,结果一群哥们非常肯定地大声叫道:潇洒哥,你的歌来啦——当然,你肯定不是潇洒哥,你最多是拉风哥或者励志哥。说到底,唱KTV图的是一群人一起乐的气氛,如果谁非要独唱一首个性的歌,肯定会冷场——除非唱得确实牛逼。笔者就曾经点了首陈绮贞老师的《表面的和平》,最后受不了大家的异常安静而放弃了。所以,隔壁哥们为了弥补在KTV里不能挥洒自如地发挥的遗憾,就决定回到寝室欢唱,开着音响跟唱,唱着唱着就好像自己是原音,全然不顾隔壁的我们的感受。

在2009年之前,本校F栋是广大适龄青年男女最向往的学生公寓,本人有幸在F栋住了两年多。后来的事情大家肯定猜到了,F栋改成了纯女生公寓,笔者于是搬到了4舍。4舍其实也是一栋具有男女混住光荣历史的宿舍,虽然名义上现在已改成了纯爷们宿舍,但是……每天仍有大量女生赶来这里与情人汇合、然后做他们爱做的事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两个人相互偎依,利用物理学摩擦生热的原理做一些好玩的运动其实是非常适宜的,笔者也是非常赞同的,绝无怪罪之意。只是要提醒一下学医的同学们一定要加强《妇产科》等专业学科的学习,千万不要犯下面这样的错误:

误读"一次一粒" 女子半月吃50粒避孕药中毒

是的,前天晚上我去看了《阿凡达》,凌晨一点回来睡觉,早上醒来后吐了3次,吐的内容物有前一天的晚餐以及爆米花,吐的液体是暗红色的,可能是因为喝可乐的缘故。据说我这种症状还不是个例,专家称这叫“3D眩晕症”。

《阿凡达》的投资是3亿美元左右,宣传费1.5亿美元,总计5亿美元。拜巨额投资所赐,还没在大陆公映基本上稍微关注电影的人就已经知道且迫不及待的想看了。08年底3D版的《地心游记》也是轰动一时,在重庆公映3个月仍然是爆满,开始的一个月简直一票难求,好的电影自然有观众会做口碑宣传,我的一位时事政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发自内心的讲:《地心游记》太好看了,你们一定要去看。09年底,《阿凡达》在还没有公映的情况下,国内已经有大批的人在自愿作口碑宣传。3D、大投资、名导詹姆斯·卡梅隆、IMAX,这些元素堆积起来,使人难以拒绝。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轻轨或者看报纸,里面全是讲的一部尚未上映的电影,这是什么情况?这是国产电影无论用多少钱请多少枪手都无法办到的事情。其背后强大的支撑是:这的确是一部好电影,值得花钱看的电影。截止到1.6日,《阿凡达》海外市场票房已超过6.72亿美元,全球票房已超过10亿美元——有这么多观众原意掏钱,即使是当一回冤大头也不亏吧。

在看过《阿凡达》之后,我可以负责地说,无论是80块钱看普通3D还是180块钱看IMAX+3D,都是值得的。胡淑芬老师算了一笔账,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阿凡达》耗资约20亿,《三枪》号称1亿。如果票价与投资等比。《三枪》卖70元,《阿凡达》该卖1400元。如果《阿凡达》卖70元,《三枪》该卖3.5元。肯花70元看《三枪》的同学,你们怎么好意思嫌《阿凡达》贵呢?

《阿凡达》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人,险象环生的森林、倾泻入地的瀑布、驾驭大鸟飞行,这些只能让人叹为观止。加上3D的美妙体验,更使电影增色不少。当然,铺天盖地的赞誉及好评可能容易让人产生过高的期望,使有的观众在看过之后产生一些落差。我想说的是,看这部电影,看的就是制作精良的大场面及恢宏气势,千万不要以为他表达了什么深刻的思想,或者讲述了什么曲折的故事。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一点也不怕剧透,概括起来可以说是:美国人到潘多拉星球建立基地,准备开发一种珍贵的矿石,不可避免地与土著人“纳尼人”产生冲突,由此开启阿凡达计划,希望打入敌人内部获取信息,结果其中几个美国人良心发现不忍美国政府强拆纳尼人的家园,帮助纳尼人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把他们赶回了地球。

《阿凡达》给中国的意义还包括:让一切以骗钱为生的傻逼导演彻底现形。正如陆川所说

如果政府不限制《阿凡达》的上映日期,我相信它会击碎所有这块土地上关于电影所有真的假的制作的炒作的哄骗的哄抬的纪录;

观众会用口碑来完成这个纪录。

这是我们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

本来我没奢望在过年之前看到《阿凡达》,不过由于我哥的慷慨大方,帮我订了一张票,得以顺利观看,观影的地方是江北新开的卢米埃影院,据称是“5星级影城”,重庆店是其在内地的第二家。因为新开张的缘故,电影票竟然是手写+盖章防伪,观众不是很多,我看的22点那场,位置没有坐满。尽管看完电影后第二天就呕吐腹泻,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美好印象,并且我相信:《阿凡达》在中国内地票房达到5亿美元是绝对没问题的。

好久没有给大家推荐歌曲了,根据前面几次推荐的反应,还是有朋友与我口味相合的。那我就继续这项活动吧。

这次推荐的是陈珊妮老师的《离别曲》,作词陈珊妮,作曲肖邦,编曲罗恩妮。没错,这首歌的曲子是根据肖邦(Chopin)老师的《离别曲》(Etude,Op.10,NO.3)改编的,改编后更符合流行音乐的风格。《离别曲》收录在陈珊妮2008年发行的专辑《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陈老师凭借这张专辑获得2009年第20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女歌手”奖。在演唱方面,陈珊妮还请来了当红偶像团体S.H.E中的成员Hebe(田馥甄)唱这首歌的高音部分。个人认为陈老师选人是很有眼光的,除了这首外,《双陈记》(陈珊妮/陈怡文)、《悄悄话》(陈珊妮/江美琪)等合唱歌曲都表现得让人欢喜不已。

我对这首歌的特殊感情在于:09年上半年我常常独自一人骑着车走在省道或国道上,进入5月份后天气十分炎热,当时耳朵里塞着MP3的耳机,反复放着《离别曲》。头顶着烈日,突然听到那句“不过就是七月底的阳光灿烂,夏天偷偷刺了一道吻痕在肩膀”时双脚就更加有力的蹬着踏板,似乎给了我力量。当然,我这属于自我鼓劲型,陈老师歌里表达的感情和我骑车完全是不相干的。

一般来说,流行歌曲寿命都不长,听腻了就再也不会听,但陈珊妮老师这首《离别曲》我却一直听到现在都不觉得腻,说不出什么原因,只认为不分享不足以平民愤。说到这里,我再提一下“现在的流行歌手”,我基本上不会听时下电台或电视推荐的流行歌曲,特别是大陆的,及其不靠谱,他们甚至谈不上在唱歌,只是利用这个途径赚钱,曲子从外国抄,歌词胡编乱造,只会挖空心思扮可爱。而陈珊妮老师是小部分在认真做音乐的人之一。

至于为什么陈珊妮老师会选Hebe来唱这首歌的高音部分,下面摘录一篇陈老师的部落格日志,大致可以说明:(原文点击此处

Hebe 我 和肖邦的离别曲 陈珊妮@Oct 17 Fri 2008 23:22

翻唱萧邦的离别曲  对于我甚至是研习古典音乐的编曲罗恩妮来说  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压力

写歌词花了非常多的时间  想把萧邦  离别等关键字好好的写进一首歌  已经很有难度  后来想到以流行歌曲来表达时间记忆这样的概念  就好像在我青少年时期的小虎队  有些人美好中学时代的S.H.E

终于我写好了这首哀悼逝去青春的离别曲  尽可能的让它平静美丽

青春美丽的印记  会像流行音乐一样  消逝却又再浮现  终于我们会变成忧伤世故的大人  在这首歌里面我当然扮演了这世故的角色  但是在曲子当中最难的高音部份   延续到副歌时空跳跃的情境  我一直希望能够找一个有着真正青春的气质和嗓音的歌手来演唱它

Hebe是我唯一考虑的人选  因为她够青春  也够聪颖  能够领会这其中的一点小意思  当然因为她演唱的部份音高很高也很有难度  而她是可以从容驾驭的

Hebe唱的很快  很轻易的进入整首歌的气氛当中  其实合作之后我们还是不太熟  但是很感谢Hebe的献声    因为有她的加入  让这首歌有了类似岩井俊二电影里的逆光

看到她录制VCR说像我们这样的偶像歌手这类字眼的时候我笑了

明明我都唱了  萧邦最恨

她还接了  流行的歌

好吧,不多说了,听听陈珊妮的《离别曲》吧。附送歌词如下:
离别曲
曲: Chopin(Etude,Op.10,NO.3)
词: 陈珊妮
唱:陈珊妮/Hebe

最美的时光 听摇滚乐
你的脸紧紧贴着我心脏
不慌不忙 青春的低频将延续播放
越叛逆 越显感伤
你送了花 粉红的花
我的笑声无邪得不像话
再坏的伤 不过就是七月底的阳光灿烂
夏天偷偷刺了一道吻痕在肩膀
那么多爱 那么多幸福 那样的感觉
变成一般 流行的歌

最美的时光 跳舞音乐
震动爱人不安份的心脏
清秀长发 年轻越摇摆越无限延长
不思议 如此闪亮
我卸了妆 粉红的妆
曾经是害羞情侣的模样
再坏的伤 不过就是你和我最好的照片
时间偏偏故意弄脏你我的脸庞
那么多爱 那么多幸福 那样的感觉
变成一般 轻浮哼唱
萧邦最恨 流行的歌

昨天(12.31日)出街的《南方周末》主题是“十年”,站在2010年的时间点,回顾了十年来这个国家的一些变化,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媒体致敬。

看完报纸,我也稍稍回忆了一下,这10年是我人生中既特殊又平凡的时段,它涵盖了我的中学六年及大学四年,它也是我迅速成长的10年。能够记起的以及我认为对我自己比较重要的事情如下:

2000年——进入寄宿制学校读初中一年级。首次脱离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在委屈中学会学人相处。结实第一位互相依靠的朋友,不久反目。对电脑产生浓厚兴趣,每周按时去网吧。

2001年——无心学习,在“坏同学”的影响下,同时学会了打手枪和看小说。大规模地接触金古温梁黄,在厕所的昏暗灯光下如饥似渴的阅读《天龙八部》。学校频繁的群体斗殴。

2002年——加入了贝塔斯曼书友会、卓越书友会、环球书友会。节约生活费来买书,阅读范围从武侠小说扩展到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以及李敖、余杰等。喜欢上一个姑娘,好不容易姑娘对我有回应时,我害羞地逃避。给校报频繁投稿,被发表。有作品发表在市内杂志,虚荣心膨胀,着手做文学网站,因资金问题被迫中断。

2003年——非典爆发,被“囚禁”在学校。,大量时间花在看书、练笔及上网,学习成绩由前列跌到中下,恶补一阵后,勉强考上县重点。知道韩寒,并崇拜之。在字典扉页写着我的目标:北大中文系。

2004年——高一,有幸遇到对我胃口的语文老师“熊云”,熊老师的赏识让我第一次对学习主动产生兴趣。文理分科,毅然选择文科。继续不务正业地买各种书来读,写下不计其数的现在看来十分幼稚的“抽屉文学”。

2005年——给《萌芽》杂志投稿,参加新概念作文赛,意外收到复赛通知。独自坐火车赴上海参赛,在严寒的冬天认识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特立独行的文学青年。拿到二等奖,上海之行成了旅游。回学校与人创办校园杂志,兼任班长、杂志主编、网络中心学生网管。学习成绩下滑。

2006年——在高考重压下,开始专心学习。喜欢上班上一个姑娘,她对我始终保持距离,让我险些无心学习。未上重点线,在家人的要求下报读并不喜欢的重庆医科大学。疯狂玩耍的大一时光。

2007年——大量业余时间花在网络,花费心血建立的网站带来了小小的经济收益。与人合作,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大学首次挂科。开始独立博客。

2008年——陆续到几个喜欢的地方旅游。极少看书,极少写字。关闭名下所有网站,仅保留博客。

2009年——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习半年。买自行车,骑行近2000公里。司法考试差2分过线。找工作,频繁坐火车到各地笔试面试,拿到人生第一个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