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版的《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电影,没有之一。在imdb上,它的得分高达8.9分。作为一部黑白影片,它没有华丽的道具,没有宏大的场面,更没有炫目的特效。从形式上看,它只是记录了一次陪审团对刑事案件的辩论过程。唯一能印在电影海报上作为吸引观众手段的的恐怕只有主演亨利·方达(Henry Fonda),因为方达是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金球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图:美国版《十二怒汉》1957

影片涉及到陪审团制度,解释如下:

陪审团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实或被告是否有罪(视乎各地法律而定)的团体,多见于英美法系国家。目前于司法制度中采用陪审团制度的有美国、英国和香港等,日本于2009年起也加入此制度。陪审团根据人数多少,可以被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来源:维基百科

影片的主要内容是:在亨利·方达饰演的8号陪审员的坚持之下,其余11名陪审员由刚开始的一致认为被告有罪,进而展开激烈辩论,最终12人裁定被告无罪。

被告是一名18岁的少年,他被指控杀害他的父亲,检方的证据和证人包括:凶案现场的匕首、楼下的老人声称听到被告大喊“我要杀了你”并且看到被告从下楼梯离开、对街的女人从窗户往外看到被告将匕首插到被害人的胸口。对被告不利的记录还包括:他出生于贫民窟,10岁时进过少年法庭,15岁时进过感化院,曾因抢劫被捕,因持刀械斗被捕两次,被告的不在场证明——“案发时在电影院”——显得毫无证明力,因为他一点也记不起电影的名字和内容。对被告有利的证据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陪审团11票认为他有罪也在情理之中,但亨利方达认为,“十一个人都认为他有罪,我真的很难举起手……这个判决攸关一条人命,假设我们错了呢?”基于这种想法,方达要求其他成员花点时间认真讨论此案——这些人想草草结束案件以便回家看球赛或者约会。

检方的证人和证据看似确凿无疑,其实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们全都是间接证据,也即是说,能证明被告杀人的直接证据,一个也没有。方达正是从这一点入手,挨个击破。首先,有陪审员提出凶刀是一把独一无二的、专属于被告的匕首,方达反驳说,也许它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其他陪审员都说,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卖刀的人也这样说。方达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匕首插在桌上,震惊了在场所有陪审员:方达的匕首与凶器一模一样。其次,两位证人的证据互相矛盾:楼下的老人“听到”案发时被告的叫声及下楼的声音,与此同时,对街的女人透过经过的电车最后两节车厢看到被告行凶,方达认为如果对街女人的说法成立的话,电车的噪音会掩盖被告行凶的声音,从而使楼下老人根本听不到被告的叫声!方达提出的第三个合理怀疑是:楼下老人声称在听到被告大喊“我要杀了你”之后15秒内由卧室走到门口,目睹被告跑下楼离开这是在撒谎,理由是,老人绝对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走到门口,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方达根据该栋楼房的设计图模拟出现场环境,然后按照老人的步速走了一次,时间是:41秒!方达的表现感染了在场不少陪审员,赞成被告无罪的票数越来越多,陪审员们开始思索细节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怀疑。比方说,一位陪审员对死者的致命伤成因很怀疑,因为伤口的角度朝下,而被告身高比死者矮很多(相差七寸),没有玩过这种折叠式匕首的人凭感觉认为即使身高很矮,也可以由上往下刺,但其中一位有经验的陪审员指出,善于使用折叠式匕首的人为了提高打开速度以及增加刺伤力度,一定是会从斜下方往上刺的。作为一名“问题少年”,被告绝对不会用错误的方法杀人,这种伤口显示出凶手只能是一个毫无经验的生手。另外,对于对街女人的证词,方达认为:由于该证人是近视眼,案发时她在睡觉,没人会在睡觉时戴上眼镜,证人说案发时她刚好往窗外看,但她根本没有时间戴上眼镜,所以她不可能辨别出凶手和被告是不是同一人。

通过上面的情节分析,可以看出,检方提交给法庭的作为定罪量刑的证据竟是如此的经不起推敲。在刑事诉讼中,检方应负有罪的举证责任,被告负有无罪或罪轻的举证责任,换言之,如果检方出示的证据存在合理怀疑,那么,它是不能用来定罪量刑的!在本案中,辩方竟然没有把这一点提出来,而且法庭也接受了检方如此荒唐的证据。如果陪审团也敷衍了事,草草得出“被告有罪”的结论,那么,一件冤案恐怕就此产生了。这也从反面说明,陪审团的存在减少了冤案的数量。由于陪审团成员是随机产生的,并且不能包含特殊身份的人(如律师),他们不能就法律问题进行讨论,而只针对案件事实提出合理怀疑,这实际上是加大了对检方举证举证责任的压力,使其无法随意定罪,而且减轻了辩方压力。可以说,陪审团的作用是补充辩方能力的不足,检方作为国家机器,其力量过于强大,单靠辩方不足以抗衡。因此,陪审团的职责主要是寻找检方的漏洞,从而作出被告无罪或罪轻的判断。比如在俄罗斯,陪审团宣告无罪的案件就高达20%(来源)。

反观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基本上陪审员是只陪不审,坐在法庭上跟个菩萨似的,即便是个别陪审员积极参与庭审,但其意见往往不被重视,形同虚设。而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下,法官必须根据陪审团所认定的结果参酌法律作出判决,除非陪审团的结论不合常理或者违反法律规定。

2007年,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重拍了《十二怒汉》,这是对五十年前的美版《十二怒汉》的致敬,有评论说这部电影已经超越了57年的原作,但我并不赞同。俄版为彩色片,增加了不少元素以充实内容,为了使影片更具本土色彩,将被告设定为车臣后代,而死者是俄罗斯军官,为被告的养父,这就使被告杀人的动机大为增加。另外,俄版在情节设置上还大量描述被告的个人生活,同样是试图增加杀人动机,从而使陪审团刚开始认定其有罪“合理化”。个人认为这些情节都削弱了影片本身的魅力,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相对而言,57年的美版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场景与情节,整部影片的焦点集中于辩论被告有罪的证据是否存在合理怀疑。

图:俄罗斯版《十二怒汉》 2007

俄罗斯的陪审团制度最早建立于1864年的司法改革,时为沙俄政府效法英国模式建立。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人民陪审员制度取代了陪审团制度。1993年,陪审制重新恢复实行(来源)。而我国现在实行的仍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当然,有消息说,2002年俄罗斯全境恢复陪审团制度并非官方和民间的衷心认同(事实上检方对此极不欢迎),而是俄罗斯政府为了营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以及获得西方国家支持,这才是主因。另外,俄罗斯的陪审团极具“俄国特色”,与美国陪审团不同的是,俄罗斯陪审团做出的无罪判决,法律规定允许检察院对此提出抗诉,从而使案件进入二审、三审,在上述审理中,法官可以推翻陪审团的无罪判决,这使得陪审制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在美国,检方无权对陪审团的无罪判决提出抗诉。

陪审团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国家引进陪审制后又废除(如印度、马来西亚),原因主要集中在:陪审团容易做出情绪化结论、易受舆论左右、易被恐吓从而不敢发表真实意见、易被利诱而成为政府代言人等等。特别是“易受舆论左右”这一点,在我国有很好的体现,如许霆恶意取款案,连法官都会被舆论左右,如果有陪审团,能不受影响吗?舆论定罪,是对司法独立的极大践踏。

今天忙了一晚上,累到精力透支,写个博客都能这么麻烦,你知道这种事只能发生在哪个国家。

准备近3个月的司法考试,便暂停更新博客,21号凌晨恢复更新,22号就打不开了,查了下,位于上海的电信骨干网屏蔽了我博客所在服务器的IP。原因是祖国要过生日。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路老佛爷说的“谁让我这个生日过得不舒坦,我就让谁一辈子不舒坦”。

我的博客内容一直都很和谐,属于主动进行“自我阉割”的那种,基本上不谈敏感话题,更何况我是一个只关心美女和美景的平凡学生,哪有闲工夫和胆子去管“名猪挚由”。博客打不开,并非我这个博客的原因,而是因为博客放在位于美国的服务器上(蒙徐宥老师友情提供),对于外国服务器,我们国家向来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更何况,老佛爷要过生日了嘛。

刚开始想的解决办法是,域名转向到我的yo2博客镜像,等待老佛爷生日后,再更换服务器IP,然后搬回美国。缺点是:域名转向后,通过RSS订阅我博客的朋友无法得到更新的种子了。

忽然想起我在梦游科技买的一个空间12月份才到期,于是决定把博客搬回国内暂住一段时间。遇到的问题很多,首先是梦游的敏感词过滤问题,下载回来的数据上传时,不断报错,连“韩敏感词寒”老师都是敏感词……后来只好下载SQL数据表通过phpmyadmin上传。现在,终于恢复访问了。

最后,我恳请读者们:

1.尽量使用RSS阅读器来订阅我的博客,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及时、完整的将博客文章推送到您面前。我的博客RSS种子地址是https://chidd.net/feed (此为原始FEED),或者http://feed.feedsky.com/chenhua (此为烧录FEED),以上两个种子都可以用,推荐使用第一个。关于RSS阅读器的使用方法,请点击查看这个教程,很容易上手。

2.除了这个博客外,我还有一个镜像博客,与此同步更新,地址是:http://chenhua.yo2.cn 如果您打不开主博客地址,请打开这个地址,所有文章两边都一致(评论无法同步),并且在主博客出现问题时,镜像博客会有相应说明。

3.由于博客现在位于国内,所以请大家在评论本博客时,不要涉及敏感话题和字词。

1.

有几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还会固执的以为仍然在F栋。

作为重医的标志性建筑,F栋曾经是一个骄傲的传奇,它会让重庆市内所有大学的男生咬牙切齿的嫉妒。F栋最大的亮点是大规模男女混住,底下五层女生,上面两层男生,从构造上看,很符合传统的男上女下的姿势。同时,它还是重医最大的学生公寓,这栋楼中间一个小的天井,将楼分隔成紧密连接的4个部分,无数的走廊的楼梯穿插在楼层之间,两个寝室之间有N多条路可以选择。

每当早上在六楼看到女生身着吊带汲着拖鞋从男寝出来,就可以想象昨晚经历了怎样的剧烈运动。据说某个4人间的寝室长期住着八个人,我想夜幕降临时4张床上的八名男女的动作必定会及其整齐划一的和谐。

09年7月从永川见习回来听到的第一件震惊的事情就是:F栋将要改成女生公寓。也就是说,男女混住的历史就要结束了。悲恸中的人们开始自发的抵制学校这一错误决策,楼道间的墙上贴满了呼吁信,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维护目前的美好生活。

2.

搬到4舍后,每天都要咒骂几句以慢慢排泄心中的不满。这里的空气常年弥漫着一种臭味,据老柴同学分析,此种臭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份:人屎、人尿、老鼠屎、老鼠尿、发霉的木料和衣物、馊掉的饭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4舍的厕所系统,实在开了我的眼界。每层楼一间公厕,厕所的造型差不多是这样的:在尿槽的上面用矮墙隔开,形成5个蹲位。这样的结果是,拉出来的大便只能往前移动,移到尽头的管道口,掉进去。于是,如果你刚好在尽头的蹲位的话,就能边拉屎边看到不断飘过来的别人的屎。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常发生,因为……这个厕所系统压根就没有设计冲水系统——就像《麦兜响当当》里说的,麦兜发明了电熨斗电动车电话唯独忘了发明电。回到厕所系统,我研究了下,设计人员估计认真领会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他打算利用洗衣房的废水资源冲厕所。因为洗衣房就在厕所隔壁,洗衣房里人们用过的废水,通过管道引到厕所,就能冲走里面的大便。但致命的缺陷是,洗衣服的水压力太小,而且排水时间不集中,导致大部分水都是在悄无声息之中经过厕所的粪坑,流向未知的远方,而屎还在原地不动。

每当我不得不进厕所时,就会发现每一个蹲位下面都是堆积成山的大便,当脱下裤子蹲下去,屁股离最近的大便不到5cm。这些大便颜色各异,粗细不同,有的甚至能发现未消化的玉米颗粒和红色的辣椒。

如果诸位读者读到这里已经一边作呕吐状一边骂我变态的话,我只想提醒下:我现在就是每天生活在这个神奇的地方。

晚上睡得正香的时候会有老鼠大摇大摆的爬进来,咬东西,吱吱乱叫,高兴了还会拉屎拉尿,此时会痛恨楼道里的猫为啥一点用没有。两只傻猫,整天翻寻着人们吃剩下的饭盒,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找地方磨它们的爪子,看见老鼠爬过,理都不理。养着这种猫,就跟养了公仆似的。

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博客目前流亡海外,打开速度会很慢,如果完全打不开了,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在这里,强烈建议我最尊敬的读者们,请你们使用阅读器来订阅我的博客,这样既不担心速度问题,也不担心河蟹的问题。推荐使用GoogleReader来订阅,我的FEED地址是:https://chidd.net/feed 。GoogleReader上手非常容易,这里有一个傻瓜教程,点击这里可以看到。